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在欧盟中国商会先期整理的第一批双方市场保护来自中国的100个地理标志名单中,重庆巫溪县“巫溪洋芋”榜上有名,这也意味着“巫溪洋芋”在我市农产品中率先拿到出口欧盟的通行证。
洋芋,又叫土豆,学名马铃薯,是全球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17世纪传入中国。
巫溪县地处渝东北边陲,马铃薯是当地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脱贫攻坚重要产业。巫溪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38万亩,鲜薯年产量50余万吨,年产值9.2亿元。
“巫溪洋芋”能够代表重庆闯欧盟,与该县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攻关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相关。如今,巫溪县已建成全市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脱毒马铃薯试管苗2000万株、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的能力,生产出的种薯每年外销至内蒙古、甘肃、河北、贵州、湖北、四川、陕西等多个省份。
为何要在40多年前在全国率先开展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攻关?边远山区如何通过破解马铃薯的“密码”带动产业发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巫溪县进行了调查。
1 建成全市最大脱毒种薯繁育中心
3月18日,巫溪县文峰镇三宝村,巫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的无菌操作室内,摆放着一排排方形玻璃器皿,每个器皿内都装着一株株水培的“绿植”。技术人员身穿白大褂,经过消毒后,才进入操作室,用镊子细心地进行繁育接种作业。
“你看到的不是‘绿植’,而是经过脱毒后的马铃薯茎尖。”该中心负责人梁峰铭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马铃薯的脱毒工作就是通过这些茎尖进行的。
梁峰铭介绍,所谓马铃薯脱毒,就是利用生物技术从优质马铃薯种中分离出不含病毒的马铃薯茎尖,茎尖在玻璃器皿内通过无土栽培技术长大后,再进行移栽或扦插,就可以结成脱毒微型马铃薯,即通常所说的马铃薯原原种。这种原原种小的不过米粒大小,大的跟鸡蛋差不多,价格高时能论“个”卖。原原种繁育出的马铃薯叫作原种,原种扩繁出的马铃薯为良种,也就是最终销售给农民的种薯。
使用脱毒后的种薯,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据了解,过去当地马铃薯平均亩产不到1000公斤,在改用脱毒马铃薯种薯后,平均亩产能达到1500—2000公斤。
记者 龙丹梅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隆昌豆杆、酱油)工艺及标准制定人、国家高级食品安全师、中国豆制品•山古坊品牌创始人郑兴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