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聚焦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主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帮助干部学会 “照镜子”,敢于正视镜中之“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实现新作为的能力。(8月31日《四川组工网》)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如何保持清醒头脑,奔赴“赶考”之路?笔者认为应当学会照“四面镜子”,敢于正视镜中之“我”,找出差距、补齐短板、提升本领,才能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领导干部。
学会照“望远镜”,看是否有舍眼前利、做长远计的全局意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往往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热衷于完成领导关注的事项、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培育出一系列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无根之“盆景”,以博取领导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加分点。“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用战略的眼光去思考谋划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长远发展方向,不囿于局部和一时,不忙于个人的功名利禄,真正静下心来,下大力气去研究、推动那些虽吃力不讨好却事关改革发展的大问题,虽见效很慢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大事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久久为功,变一个个“盆景”为一片片“风景”。
学会照“广角镜”,看是否有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的用人之法。“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扬长避短,用人所长是一名合格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常常用苛求的眼光审视人,习惯用“放大镜”看同志的缺点,求全责备,或拒之门外,或打入“冷宫”,只会叹息“人才难得”,却从来看不到自身“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善于发现“十步之内有芳草”的选才眼光,还要有“用得其宜,则才著”的用才勇气,敢于大胆使用别人眼中有“瑕疵”、有缺点的干部,充分挖掘其“闪光点”“过人处”,将其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为人才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一展所长。
学会照“透视镜”,看是否有去伪存真、发现问题的犀利眼光。“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大千世界,扑朔迷离,很多时候真相往往隐藏在假象背后。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社会环境复杂、政治环境多变,稍一放松警惕,就有可能一叶障目,被表面现象所惑,被细枝末节所累,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和判断,练就火眼金睛,拨开迷雾,让一切“妖魔鬼怪”无所遁形。需要大兴调研之风,区分真假命题,针对问题深入剖析,查明原因,切实弄清主要矛盾是什么、内在规律有哪些、外部因素起什么作用等,才能因事而异、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有效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学会照“哈哈镜”,看是否有面对挫折、一笑了之的豁达胸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看见别人进步了,总觉得为什么是他不是我?努力工作却“好心办坏事”时,心里在想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提拔头一年尚且努力,第二年还能坚持,第三年就没有耐性了,心静不下来,工作浮躁,做不出成绩就埋怨给自己的舞台太小,这是当今社会许多领导干部的通病。“大度豁达义气深,决胜千里辨输赢。”一名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关键是要摆正心态,心胸豁达,既要志存高远,不畏困难,又要宠辱不惊,脚踏实地,不拘泥于一时得失、一事成败、一职高低,面对成绩淡然处之,面对挫折哈哈一笑。这样,才能把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变成个人成长成熟的“磨刀石”,在不断的螺旋前进中绽放个人绚丽的光彩!
(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阿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