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与占道经营必须考虑到交通、环保、扰民等问题。我坚持认为,中国人需要质优价廉产品,不需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不需要破坏环保、破坏健康卫生的地摊食品。这也是北京日报在“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一文中所担心,无法认同的主要问题。
文章指出,“地摊经济”近日成为热词,一张所谓的北京“地摊地图”也在网上流传,但经记者向市城管委核实,此为谣言。帖子中的109处摆摊地点,实际上是多年前本市无序设摊较为集中的点位。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整治,这些摊点已基本得到整治。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具体情况,“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文章分析,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特别是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某种意义上,关于“地摊经济”的讨论,也帮我们再次认识和把握了北京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好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多方面工作,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重振旗鼓,以多样政策促进消费回暖增加就业,我们必将化危为机,积蓄起更强大的发展能量。
我国社会发展、国民素质已经领先发达国家,最大优点:国人在对待外界风云变化时高度一致,如电子眼、天眼、手机普及、AI技术、人机一体化等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许多安定祥和与整齐化模式外,创造了人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次飞跃。
我想,互联网统一社会规范后时代能使社会各阶层有时间去面对宇宙,思考未来。从这个理由上讲,“地摊经济”又把无序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让习惯守规矩的中国人很难接受。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3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