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这些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城市文脉的深情独白。2020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走近这些历史建筑,让“建筑可阅读”,上海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化工程,开放覆盖全市16个区的历史建筑1039处……在更多的历史建筑被修缮、被活化之后,我们又有了更多人文期待——如何将这些建筑最大限度地向广大公众打开?如何通过与这些建筑历史积淀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活动、展览,实现更多元的文化互动,解锁历史建筑更多的“打开方式”?这个话题也在上海两会上引发关注。
在过去,提及上海之建筑,大多是外滩——透过文豪之笔、影视经典桥段,我们得以领略包罗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一众建筑风格的万国建筑群。虽然现在,从武康大楼到马勒别墅,从“巨富长”老洋房到五原路巨鹿路愚园路等等,沪上一众历史建筑已然成为Z世代的“打卡”地,但“餐饮依赖”还是显得路径单一,海派历史与现代氛围的交织,优雅与硬核碰撞下建筑美学的协奏,并没有呈现出它们该有的人文厚度与缤纷样貌。“建筑可阅读”,是应该让人充分感知城市的历史人文,是应该穿过辞藻镜头、网络点赞收藏,以最丰富的文化互动,最大限度地向居住、到访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普通人敞开人文的怀抱。
我们已经看到,一批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后,成了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这样完全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赢得公众点赞;更进一步,走入市场化运营中的历史保护建筑,应该不止步于餐饮店“打卡”一途,而是可以通过举办更多文化活动,在互动体验中浸润对历史建筑的阅读,油然滋生对城市的历史人文感知。
应该说,历史建筑的当代阅读实践已在上海进行,一种兼具商业、旅游、文化、历史保护的复合式场域构建正初具雏形。思南公馆与思南读书会的互相成就,就是近年最有益的探索之一。昔日专指私人宅舍的“公馆”,如今反而有意放大了“公共属性”。在这里举办的“思南读书会”已迎来千余位学者作家与逾五万名大众。在此基础上,这里还培育了思南纪实空间、思南赏艺会、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思南露天博物馆等一批高品质文化活动。各方努力的结果是,这里已成为充满人文精神的城市公共空间。思南公馆不但为这一整片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谈笑有鸿儒”的书香氛围与格调品位,更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续写今时今日的华彩一笔。
除了思南公馆的复合式场域构建外,还有一些文化体验刷新了大众对历史建筑的“打开方式”。比如聆听一场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海派爵士。年过八旬的老克勒,四十年如一日用心演绎,何尝不是海派建筑开放融合的音乐延伸?比如四行仓库驻演的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秘密》,充满代入感的红色之旅何尝不是见证峥嵘历史的戏剧回响?比如在今潮8弄的“瑜音社”,瞥见一群少年郎跟随京剧坤生王珮瑜学唱戏。修旧如旧的弄堂成为传承戏曲的“屋里厢”,咿呀童稚声中,谁说就不会诞生未来海派京剧的“余音绕梁”?这些文化活动所带来的互动体验,使建筑不只活在名人轶事、风云际会的历史深处,更成为属于生活、游历上海每一个人的独家记忆。正因这些持续上演的点滴故事,历史建筑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活力。
只是,面对已经梳理出的千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这些尝试还远远不够。历史在建筑中“定格”,更需要在建筑中一次次被大众唤醒、激活。用好用足这些历史的馈赠,便是更有意义的对海派文化的创新守护。我们期待:最大限度地“打开”这些建筑,让老宅萌发新绿,让新知遇见故人,这是我们与历史的对话,也令我们,可以在建筑中留下印记,留待后人品读。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