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封名为《致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的文件在网络上流传。 该信件主要表示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及实际业务变化的综合考量下,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变速器(上海))计划于2023年3月底正式停产,之后公司将进
只有网络建设和信息应用两个轮子都转得更稳更快,才能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继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后,近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再传喜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5G网络进一步向县乡深化覆盖,县县通5G落
光伏产业园建设初期,戈壁滩一片荒芜。 如今,光伏板下,绿草如茵。 光伏产业带动牧光互补,昔日塔拉荒滩变成今天绿草茵茵的新牧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核能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除传统的核能发电外,核能综合利用的内涵广泛,应用场景多样,可用于区域供暖、工业供热(冷)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日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发布:短视频节目不得未经授权剪辑影视剧。(红星新闻百度客户端12月16日) 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影视剧是在短视频上看着点不错,再搜索相关正剧,最后再认认真真看完整部节目,再写点观后感或小评论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短视频平台,
空中俯瞰温州泰瀚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12月15日摄)。12月16日,位于浙江温州的泰瀚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发电量全额消纳。该项目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达到6.5亿千瓦时,温州电网清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是未来光伏应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从上海虹桥枢纽出发,西南方向车行15公里,由几栋厂房和办公楼组成的风格现代、功能先进的建筑集群让
光伏行业第一资讯入口,关注回复大礼包送您一份见面礼。 昨天曝出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后,光伏圈沸腾了。 首先,大家看到这份文件的第一反应无疑都是振奋。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
原题:中金公司:未来40年实现碳中和约需140万亿元投资,电力、交运、建筑需求量最大 碳中和、碳达峰成为时下最热议话题。 3月25日,中金公司在线举办碳中和2060媒体会。中金研究院经济学家周子彭表示,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大约需14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
原题:彭寿院士: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 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国家主席******在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
文/记者 朱江 通讯员 高广宇 刘靖图/记者 张建波 委员心声高质量发展我市光伏产业 我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晴天日数在155至180天之间,峰值日照时数达到3.87小时/天,每瓦首年发电量约1.116千瓦时,年有效利用1115.91小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得天独厚。 九三学
12月11-13日,2020中国西部国际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在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陕西事业部的筹备下,碲化镉发电玻璃系列产品亮相展会,成都中建材总经理潘锦功在开幕式主旨论坛上发表演讲。 潘锦功以《碲化镉发电玻璃助力绿色建筑革命》为主题,
参考消息网10月7日报道 在**************隆重庆祝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成就,也引发外媒的高度关注。 据法国《回声报》10月4日报道,通过盛大的阅兵和联欢活动,中国在世人眼前展示了它的新实力,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报道认为,中国今后
淄博周村古商城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周村大街,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周村古商城是在各种手工业
所有的困难,在勇于迈出第一步时,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自动驾驶就是如此。 早几年当自动驾驶刚刚起步的时候,曾经很多人异常坚定地表示,自动驾驶有三座难以翻越的大山人命关天技术得不到保障,危险太多难获政策支持,商业化太难是个无底洞。这三点在彼时看
据介绍,月球分为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艾特肯盆地地体,只有艾特肯盆地地体没有被近距离巡视探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能够获取其物质成分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 此外,在月球背面开
落月成功后,孙泽洲表示,整个过程完全按照预想进行,着陆非常平稳,并且着陆位置就是最初设定的理想着陆点。 技术创新多亮点 嫦娥四号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七大创新: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突破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
精准落月有妙招 孙泽洲介绍,此次嫦娥四号的落月可以说是正中靶心,嫦娥四号全自主动力下降,通过惯性导航及与月面相对测量导航,按照既定制导率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与嫦娥三号相似,嫦娥四号探测器也经历了点火准备、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
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