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今年“双碳”再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两年时间,“双碳”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各类文件之中。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双碳目标之下,企业如何转型?
5月26日,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双碳之策”分论坛上,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王炜表示,建筑行业本身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国碳排放比重达51%,可以说是第一大户。现在我国整个建筑盈利依然体现三个特点,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面对挑战,建筑行业需要在建造方式、生产模式以及开发模式上做出改变。
建筑行业高碳排,需要做三方面改变
针对国家“双碳”目标对建筑业的影响,王炜表示,现在我国整个建筑盈利依然体现出三大特点——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而节碳分三个阶段,包括建材生产的运输阶段、建造和拆除阶段以及运行阶段。建筑行业以前更关注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更关注建筑的后期运行阶段,因为在建筑的碳排放比例周期中,在运行阶段要占到50%以上,而现在建筑行业要更加关注前两个阶段,即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输阶段,以及建造阶段。建筑物变成真正的物化过程中,虽然整个碳排放比例只占到30%左右,只占整个建造周期的2到3年,可以说平均到1年的碳排放量可以到10%左右,是一个高碳排的过程。
王炜指出,面对这样的挑战,整个行业特别是建筑行业需要做三方面的改变。第一个是建造方式的改变,国家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这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第二是改变生产模式,推动建筑企业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行业本身应该通过资源整合打通设计、生产、施工,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围绕“双碳”加快技术迭代和创新应用。第三个是改变现在的开发模式,传统的开发模式都是以快销快售为主,现在政府长租房和保租房市场崛起,让建筑企业和开发商更加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
王炜称,“去年我们建成的公租房,是超低能耗建筑,而且是装配式、保温性能、新风系统、负离子内部的墙板、隔声窗,这些技术采用在商品房中都是给高端住宅用的。而北京这些住宅、这些技术是用在公租房,给老百姓或者保障房群体享用的。”
机遇与挑战并存,碳排放因子需要动态修正
谈及机遇和挑战,王炜指出,机遇主要来自于绿色建筑金融,包括先进建筑制造业减税降费的国家政策,但是更多的是挑战。因为现在整个建筑业市场的增量在放缓,应该更加关注对存量的提升。既要进行建筑改造也需要全行业的参与,设计、生产、施工共同协作,而不是对于原有的保温建筑拆了重建的方式。
王炜指出,“对于目前的碳排放控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大家都认为钢结构建筑是一个新材料,而且对于节能减排应该更加有效。按照碳排放因子计算,选择钢结构可能比混凝土结构更加费碳,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碳排放因子是按照长链制钢、轧钢的方式计算的,是从铁矿石到定轧型钢出来全过程的碳消耗。现在的战略是藏钢于民,如果能够实现藏钢于民重复的循环利用,把长链制钢变成短链制钢,从废钢铁变成定轧型钢,碳排放会直接降低2/3。从这种角度上看,我们需要动态地对碳排放因子进行修正,这样才能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王炜表示,建筑业不光需要集约化,应该是产品化的思路,把建筑做成完整的产品交付给使用方,并不是像现在的离散模式。目前疫情环境对于建筑业是个特别大的冲击,按照原来传统的离散性方式,一个工地按照订单去采购、去生产、去运输,会使整个施工建造的周期大大拉长,造成过程中的人员、材料和时间的损耗。
而集约化,通过集成到产品,提供给业主多样化组合方式,不光是标准化,同时还能实现多样化,通过这种资源的集约、设计的集约,规模化效应也能解决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问题。
王炜称,“我一直不认为装配式建筑或者工业化建筑成本应该高于传统建筑,这是错误的,它应该提供更高的产品性能和更优的产品质量。”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