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近日,《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利用防火加强措施指引》发布。据此,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防火设计、保障方案评审、消防审验及消防监督检查将有据可循、有路可依,频频“火”出圈的历史文化街区们也将穿上一层“防火衣”。这是江苏省首个历史建筑防火设计指南。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数量多、种类丰富。大多数历史建筑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道不畅等问题。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消防技术规范或标准,绝大多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无法达到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南京市建委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多家科研院所组成课题攻关组,梳理总结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等片区试点经验,针对性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指引发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打通消防路径。
《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改造利用原则以及开展改造利用之前的必要前提,提出了防火控制区、室外疏散集散区、防火组团等概念,对改造后的功能业态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指引》通过提出防火替代性、补偿性技术措施为开展消防设计、编制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及论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引。如部分历史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在《指引》5.2.1条中提出了防火组团的概念,“防火组团可视为一座建筑,组团内部空间应连通,且应整体组织安全疏散并满足《建规》及本指引6.5条的疏散相关要求。组团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2米,组团与组团之间或组团与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指引6.3.3条的规定”。再如,部分历史建筑采用木质楼梯疏散,在《指引》6.5.9条中对疏散楼梯设置进行了规定,“历史建筑可采用原有楼梯间、楼梯梯段和楼梯间的门,其中木楼梯底部宜增设自动灭火系统或其他有效防火措施加以保护”。
南京体现古都格局和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区、一般历史地段、历史街巷、传统村落等历史地段的改造利用均可参照该指引执行。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