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蒲裕敏 >

中医药历史文化,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十四)

2022-10-10 | 来源:儒经网
小字号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马董事长继续深入展开:“没错,随着古人经验的日渐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之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许多食物亦是药物,由于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划分开的, 这就叫做‘药食两用’。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那现在我就要来问问大家了,你们都吃过哪些药食同源的食品呢?每人都来说说吧,我和马董事长看看谁平时最注重健康养生。”为了不让大家感觉只听讲解的枯燥,蓉姐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也顺便增加一点趣味性。

“因为我比较喜欢吃东西,平时嘴也闲不下来,我就经常会买一些山楂制品、香酥脆枣、山药脆片、龙眼干、乌梅干、琥珀核桃、枣夹核桃、盐焗南瓜子、香脆杏仁片什么的,还有一些巴旦木、碧根果、炭烧腰果等坚果类食品。这些东西我经常都会吃,既可以当作零食来吃,也有一定食疗养生的功效,既能解了我的嘴馋,还对身体有益。”罗婉秋一聊起吃东西的话题,马上就来了劲,把自己的私藏零食名录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出来。

向文婷的性格比较温婉和知书达理,平时也很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她没有罗婉秋那股咋咋呼呼的劲儿,而是一字一句地缓缓道来:“我比较喜欢吃一些滋补的东西,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爱吃阿胶固元糕、黑芝麻糊、银耳八宝粥,爱喝红糖水、蜂蜜柚子茶、热姜茶、红枣枸杞水等等,多吃一些补气补血的东西,对女生也特别有好处,而我爸妈都爱用西洋参泡水喝。

(文/蒲裕敏 儒经网)

(责编:蒲裕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金盆地祥和酒为冬残奥会健儿加油助威
  • 四川成都:2021国际联合国选美盛会西南赛区盛
  • 我在千年古镇黄龙溪等你
  • 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点赞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
  • 进军欧盟市场,山古坊即将股份制改革
  • “相约春糖,走进金盆地”闪耀成都耀崇州
  • 经济学家周德文盛赞:隆昌山古坊豆杆入驻黄龙
  • 姜延辉新歌《谢谢妈》引人感悟母爱的真谛
  • 著名词曲作家姜延辉将在黄龙溪得舍(民宿)酒
  • 成都黄龙溪古镇满庭春小酒馆盛大开业
热门排行
  • 1蒲裕敏:鄢宏如 保护中国海外文物是华夏儿
  • 2蓉漂一族爱上崇阳酒(十八)
  • 3打造黄龙溪古镇第一个环保“特色”主题酒店
  • 4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 传承人郭志爱“家
  • 5碲化镉发电玻璃,点亮世界 照亮未来
  • 6战友情谊(一)
  • 7“薛竹印象”文艺汇演助力四川竹文化节节高
  • 8中国经济或将迎来寒冬 中小企业应该抱团取
  • 9蒲裕敏:刘祥杰王芙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 10蒲裕敏:养殖专家王金成的生态养猪经验值得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