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友文系列之《在武汉播报:给学生的一封信(2)》有感
我这一阵子,过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真正宅家的日子。这也是响应成都市政府对全体市民疫情期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号召。在宅家的日子,写点文章练几笔书法,做点家务,还是不错的,但我觉得,能在线当学生,跟着教授学文学,那就更惬意了。而我今天就给赶上了。
今天中午,儒家经济文化网又推出文学博士、副教授张友文(自诩“双十一张友文”)系列之《在武汉播报:给学生的一封信(2)》。我读后很有收获,觉得又当了一回学生。
宅在武汉家中的张友文教授在给他的学生的信里,谈了三个话题。
首先,他讲做人要勇敢。我想这是必须的。特别是男子汉大丈夫,不勇敢何以立人世间?张教授把勇敢讲得很具体透彻。他说,为何首先说“勇敢”二字呢?因为一些国人由于不勇敢,提早谢世。大家在网上看到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纵身一跃的新闻了吧。新闻媒体爆出了一些,还有没有被爆出的呢?因此,开学第一课,我就希望你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活下来。人在世上走一遭,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宝贵生命。
其次,他讲了正确的树立死亡观。这是个国人都忌讳的话题。看他对学生咋说。
关于死亡,在每一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都会提及。一些人害怕“死亡”,潜意识还是不勇敢所致,这与我国的死亡教育缺乏有关。我国死亡教育比较落后,现在要利用延迟开学这个空档补上这一课。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顾晋就建议:“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快死亡教育立法,积极营造尊重生命的科学死亡文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特色死亡教育建设体系,应当将死亡教育融入医学生的专业文化教育必修课,让他们成为日后死亡教育的教育者和推广者。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教材,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增加死亡教育实践性。
张友文到底是教公安干警的教授,死亡观要从教育教材抓起。正因为生命宝贵,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死亡。只有清醒地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死掉,我们才会珍惜时间和生命,才不至于浪费光阴、游戏人生、放纵自己。这个满有道理。
为师先做表率。张友文教授介绍了他自己:我在武汉这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带,每天依然早起,仍然看书写字。为此,许多文友称赞我十分勇敢,是因为我对“死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去年我要为武汉两所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讲“职业道德”,为此,看了一些关于死亡的资料,还把日本电影《入殓师》看了好几遍,并勇敢地与火化师在焚烧炉后台握手。
真是不忌讳死亡的教授呢。最后,也是第三,他讲了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
君不闻疫情发生后,一些武汉人、湖北人在外地不受待见。实际上,这都是缺乏悲悯之心的举动,是儒家思想中民族集体无意识使然,直白一点就是被圈子文化所害。日本稻盛和夫说:“爱有两种:一是包含万有的‘大爱’(普遍的爱);二是只对自己的‘小爱’(自私的爱)。”窃以为,那些视同胞为异类的国人心中只有“小爱”,而没有“大爱”。譬如一些单位搞帮派、划圈子也是缺乏“大爱”的表征。如果某单位有成员与主心骨合不来,那些势利的、没有主见的下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迎合上司,拍领导马屁,就会自觉地形成统一战线孤立这个成员……现在还是回到传染病上面来。武汉是传染病的发源地,但武汉人和湖北人不是病毒的代名词。即使他们确诊为病毒携带者,他们仍然是人,我们要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向他们撒播人间“大爱”,不能搞地域歧视。正如武汉新任市委书记王忠林说,请领导干部把病人当兄弟姐妹。
我觉得张友文教授这一段讲的很精彩。但是,我这个老学生对教授的这个观点——国人缺乏悲悯之心是儒家思想中民族集体无意识使然——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儒家的“仁”就是讲的人间大爱。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大爱的具体体现。是我们这些后人把大爱给弄丢了。
作者:刘庆华 网络媒体时事政治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