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棵高大的橡树总是嘲笑河边的芦苇:“喂!伙计,看我长得多高大伟岸啊,而你们,那么瘦弱,真可怜!”
一阵狂风刮过,大橡树被连根拔起,吹到河边,落在芦苇丛中。
大橡树惭愧地说:“唉,我真不明白,你们那么瘦弱,竟然没有被大风刮倒,而我却被狂风摧残成了这个模样。”
芦苇说:“你和狂风抗争,最后你失败了;而我们正好相反,只要有一点微风,我们就在它面前弯下腰来。所以,我们能避免被摧残,不会被折断。”
俗话说,钢过硬易折,人过刚易伤;古人云:“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
老子更是在《道德经》里明确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看来,做人不能太刚直,否则很容易得罪人。品性应该和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不与世人争夺一时长短,以至柔的胸襟满怀天下。
人生一世,许多时候,低头,并不意味着屈服,那是在困难前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那是在命运里昂首阔步的一种姿态;后退,并不意味着失败,那是在成功前厚积薄发的一种动力。
历史上,但凡懂得隐忍、退让的人,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而一味好强、刚硬的人,往往功败垂成,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商鞅,就因为过于刚直的性格而丢掉了性命。
商鞅当时被秦孝公重用,所以对变法格外上心,以至于变法到达了十分严厉的程度,条例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
但是,商鞅却丝毫不懂得变通,无论是谁犯了法,都不留情面,从而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太子在内。
太子继位后,商鞅被人诬告,便被新帝下令逮捕。他在逃跑途中忘了带身份凭证,而“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在外留宿必须要有身份凭证,因无法住宿商鞅被迫谋反,被抓捕后获车裂之刑。
商鞅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难道是死于过于板直的法律条例吗?
其实不尽然。商鞅一直崇信“治乱世用重典”,也就是说,以强制强、以暴制暴——用硬碰硬的方式压制一切!
刚直冒进的商鞅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这正是“商鞅变法”失败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至柔并不就是妥协和让步,而是一种灵活变通,在解决根本问题的同时,也能巧妙的避免自己受伤。
相反,以暴制暴的刚碰刚、强对强,看似勇猛、正直,实则是敌损一千自损八百的下下之策,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反观一代战神韩信,由于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从而彪炳千古。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