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裁的处世哲学对每一个职场人来说,都值得学习与借鉴。他用言传身教告诉员工,也启示我们——
上下级之间交往要公开透明,同事之间相处也不能走得太近!在职场环境里,有不少管理人员以为找下属关上门促膝谈心是一件美德,但其实,搞得神神秘秘,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单位都没什么好处。
相反,那种“当疏则疏,当密则密”的原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才是最成功的处世哲学。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世界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也曾给年轻人谆谆教导:人生潜规则,是不跟任何人走得太近!
所以,身在职场,不远不近,进退得宜,才是最好的距离。
现实中,有的人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在单位找个投缘的人,认为这样就能站稳脚跟。
诚然,在单位连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好像很可怜,好多人都怕被其他同事冷落甚至排挤,毕竟职场的人都很现实,孤立无援恐怕很难立足。
但“不要跟任何人走得太近”,并不是说在单位要独来独往,不和领导来往、不与同事交流。
实际上,如果你在工作之中与同事一句话不说,形同陌路,那么在职场上也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比如,遇到个升职加薪或大家投选票的时候,你就很被动了,常常会被人误解为你只会工作,没有情商,更没有什么想法,大家可能会排挤你。
因此,与同事正常的交流沟通还是要有的,只是你得注意聊天的分寸感,什么是友善的聊天,什么是不友善的套话,你要分清楚,避免自己被坑了。
有这么一个职场故事:小张和小李聊天,说着说着,说到了小王,小张就大倒苦水,把自己和小王闹得不愉快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最后还虚伪的补上一句:“其实,小王人还是挺好的。”
第二天,小李看到小王,就告诉他昨天小张说他坏话了,还加上一句“也许小张是随便说说的。”
从此,小王恨死了小张!
每个人都有圈子,大圈子里还有熊圈子,小圈子又产生更小的圈子。
大家都在各自的圈子里打转,时不时地怀疑哪个同事想对自己放冷箭,自己要做好防备先打小报告去,很多人的心思都花在这上面了,即使合作也是小心翼翼的,结果影响的还是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聪明而有为的职场人,他们懂得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掺和任何圈子。一看到办公室里的反常现象,就远远躲开,让自己保持中立。
有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何必非去蹚浑水呢?这时的“明哲保身”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职场的生存之道。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赢得了他人支持!
实际上,也不要担心自己会被孤立,与其陷入各个小圈子里,天天被搞得心神不宁,还不如置身事外。
有句话说:“距离产生美。”
适当拉开距离,有一定的界限感,给对方一点空间,才是维持一段关系的长久之计。
实践证明,关系再好的两个人相处,若没有了度,最后只能渐行渐远。
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同学同事,关系好起来可以挤一张床,穿一条裤子。
但是,当界限打破后,不是彻底闹翻,就是冷战消耗,而保持平衡最好的方式便是有界限感。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仅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更是因为有一定的距离感,更能够保持新鲜感,也更能够维持好在彼此心中的美好形象。
正如梁实秋在《谈友谊》里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请记住,人与人最好的关系,哪怕再熟、再好,也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逾规越矩。
所以,要想维持长久的关系,就要做到亲密有间,说话留有余地,给彼此留一点距离和空间,不窥探隐私,不强人所难,才能处而不厌、久处不倦,也才能有利于事业发展、个人进步。(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主任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