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汝吉
在为文友蔡葵组织他的文集首发式上与诗人杨宗和先生幸会,此前我们之间只是知其名而未谋其面。
他签名送我一本他的诗集《江南行》,我礼貌地接过来,随意浏览一下目录,心想,不过如此尔尔,因为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耶。
其实我错了,因为著名诗人李发模给这本诗集所作的序纠正了我的错识。杨诗人毕竟不是凡人,而是资深新闻记者,文笔流畅,句语非常诗性。“我说他像一壶陈年佳酿,每忆及他,都仿佛是在与诗文交杯。
初读他的诗集,感到他行文严谨,诗意沉稳。细读,又发现他恍若春情萌动。”于是乎,我也细读起来,渐渐地滋生了发模的那种感觉,他在诗的世界狂舞,或持一轮日出,或持一团锦绣,我便迈开步履,调整视角,信步随诗人同行,到《钟山怀古》、到海南《与候鸟对话》;或至《文君井》先述其心;或于湘西、贵州漫步,看《历史的安排》;看他释怀《天文》,细听《大山自语》、《小溪自白》;随之参与《爱心接力》、进而探寻《美的辩证史》;观他登高不言《山高我为峰》的谨慎,分享他亲近花溪《戏水的天鹅》。我终于找到与发模的同感:既是读他笔下的人文地理,也是读他胸臆的经历和记忆......
诗人宗和生在巴山,读大学在贵阳花溪,之后便在贵州工作了50多年,且把他乡当吾乡,情溢黔山贵水。因记者的身份,加诗人的情愫,他在采访新闻的同时,酿吟出《江南行》、《巴蜀行》、《湘西行》、《贵州行》和《世相种种》、《大自然的歌》等佳作。
诗是什么?古人曰,诗言志,志生韵。现代诗突出赞美与鞭挞两功能,教科书上说,现代诗讲究格调清新,构思巧妙,文字流畅,集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线条之美,色泽之美为一体。让人阅读时滋生吟趣,情不自禁地吟之诵之。可不是么,当我读宗和的《醉江南》时,我身边似乎响起了“茉莉花”、“紫竹调”等优美醉人的吴侬软曲,“咪咪嗦朵朵拉嗦嗦啦嗦......”继而我轻轻地,身临其境地,若有所思地朗诵起来:
啊,这里已处处花海如潮,......
不用说那桃花、李花正闹
不用说那苏堤白堤人潮如涌
也不用说那乌篷船
烟雨中划过小桥......
啊,望一眼江南
我的心就醉了!
接下来,宗和在赞美之后,笔锋一转,想起了诸多与此景此情相关的文武百官,千万年多少人为了您啊,一梦断魂销,不屈不挠,他们为了这片美丽的疆土而洒血捐躯,这里有陆游、辛弃疾、岳飞、李清照、西施、勾践、王羲之、邹元标”他们把热血和诗情都献给了您,才使这片土地这样美丽,这样妖娆!”
我也曾多次拜访过诗人笔下那些江南的山水湖泊、拜谒过此间的庙宇楼廊,也背诵过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读过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还常常高唱岳飞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也读过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说实话,那时公务缠身,也仅是“到此一游”而已,当场不停赞美,也即兴吟之唱之,而过后也就淡化了。现在赋闲在家,遇到好听的歌,我会一听再听,遇到宗和这样好读的诗,也会一吟再吟,还激动地做点作业。
在这本186页的诗集中,诗人在情感所到,诗性激荡中飞出的佳句美语也不少,你听“话语六朝”:
都说这六朝金粉地
花也香,水也腻
翻遍古今历史
抹不掉那些屈辱人寰的杀戮
也高耸起人类尊严的碑记......
于是我们有了雨花台的革命英烈
我们有了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我们有了新四军血染江南的土地,
让敌人陷入中华抗战的燎原之势,
听,即使阿庆嫂的吴侬软语
不也带着一派杀敌的豪气......
此地此情,此时此句,让人在风景之中。在古遗址面前,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耳边回想起邓公那句警句:“落后就要挨打!”一般人出门旅游,下车拍照,上车睡觉,问他看到什么,回答“不知道!”可是,宗和却不同,他既拍照,更思考,还苦索句,从人文景观中搜寻红色的基因,锻造出金句:弱兵强势,也敢与强敌鏖战,威武不能屈啊!
随着诗人“贵州行”至花溪、小车河、青岩、㵲阳河这些我非常熟悉的故地,虽然我到过N次,然而却忽略了怀古抒情、言志呐喊这些一个文化人应做的作业。而宗和呢,他也去过几次,但他有了别人不一样的收获,这收获留在他第二故乡的脚印中:
花溪:您流着白云,流着青山,流着四季风景,
像一卷变幻无穷的画图,
伟人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
也无不对您的碧波投以亲切的注目。
小车河:那架古老的筒车——依然画着一个千年前的圆,
那座古老的水磨坊——依旧转着一个千年前的圈。
青岩:古街、古墓、古庙、状元府第、珍宝馆......
深藏小巷也不招摇,
打更的铜锣,轧糖的木锤,
默默地,岁岁朝朝,
可它通向的都是一条文化古道。
诗集中《贵州行》的14首诗,让我流连难掩卷,如果简单地解释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咋行?诗人在贵州生活劳作了六十二年,应归为老贵州了,然而他却识得庐山真面目。一言以弊之,用心动情!
唉!我这个真贵州人不如人家新贵人对吾乡之情深爱真。愧也!
谢谢文友宗和给我灌了113杯精神琼浆玉液。
(注:《江南行》共载他的佳作113首)
以上文字,谈不上诗评,且称为读后感吧。
作者:傅汝吉 系省文化厅退休干部、贵州作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