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尧
科学发展到今日,似乎可以反思了。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能不说了。这些天“西瓜爆炸”又浮现在人们的眼帘前。其实说不上“西瓜爆炸”,是“西瓜胀裂”。西瓜胀裂是使用植物膨大剂造成的,研究人员站出来说话,批评瓜农贪心,这植物膨大剂使用过量引起,膨大剂对人体无害,而且使用范围正在扩大。
百度一下得到如下信息(未必准确)。膨大剂也称“膨大素”,或叫“大果灵”。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外国人喜欢用缩写,叫“CPPU”,比电脑的“CPU”还要厉害些,还多一个“P”呢。
百度还说,1992年农业部批准了“氯吡脲”(大果灵)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对人类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这是值得关注的)。还说,膨大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草民是外行,但外行还是懂得“拔苗助长”这个典故的,也不曾想过让自家孩子服用“增高素”长得比自己高大些。看病吃药是没办法的事,为了治病。其它的还是顺其自然,知道“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这个称为自然哲理,是粗线条的道理。
但是,种植业进入商业化进程后,有些“味道”正在其变化,而且有加快的趋势。问题在哪儿呢?第一是商业化种植的竞争性;第二是科技化效应的单一性;第三是监管工作的倾斜性;第四是使用层面的盲目性。故此让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才越来越多的成为问题。
科技是一个层面,评判标准比较狭义。而作为人类食物链却要繁复的多,人类不是一个低级生命体试验可以类比的。教训还少吗?然而,科技一旦成为利益的附庸,不出问题才是侥幸的。
事实上,在达到某些成效方面,也就是为某一利益时,是有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集中投入,不达到目标决不罢休!比如说,农作物的转基因研究,数百亿投入。但听说过相对应问题防范研究有几多投入?这样一比较也就明白了不是?也就说,相对应的问题完全主攻研究方说了算,加上“专利技术”的“保护”,旁人还能说啥?说啥的,对方一句话把你开出十万八千里,那就是拿出依据出来。听起来是有道理的,说“人家不是”的是该拿出依据出来,但反过来的问题,其难度远超过该技术本身,没有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撑,哪来的依据呢?最终也都成为医治的课题了。
草民觉得从为了某些“成效的研究”到问题“医治的研究”中间,为何几乎是个空白区呢?从社会学看来,除了唯利是图唱主角,还能说明啥?但政府应该做什么?农业部应该做什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