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 中国行#刚看到,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林晓光法学博士的《林晓光:知青岁月,打火》文章,看标题有意思,读文章更有另一番憧憬:晓光教授年轻时好浪漫,居然有一段难忘的“生态旅游行”。他对于追求原生态的现代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非常羡慕。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80年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摘抄一段,《林晓光:知青岁月,打火》文章: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向导也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我们全体下河,趟着冰凉的河水,再一次开始跌跌撞撞的急行军。说实话,走在河水里比走在塔头甸子好走多了,除了某些河段的水底有些石头之外,大部分河水下面都是沙土,一般不会因为踩不稳而摔跤;只是不时会遇到横在河面上、水底下的倒木,要么被绊一个前扒,要么得小心翼翼地绕过去;最难受的还是那河水冰凉冰凉的刺骨,浸透双脚鞋袜以后又不断地向上延伸,从小腿到大腿再到腰腹部……不过为了回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大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方向正确,只想尽快找到正确的路,回家、回家。
也许是苦心人、天不负吧,在小溪小河里趟了一夜凉水的我们发现,越走河水越深、河面越宽,虽然我们不得不上岸沿着河边行走,但这个情况说明我们走对了,正在越来越接近大河。终于,在天色微明之际,我们走出一条山谷,发现前面有一堵2米多高的土墙横亘在我们的前方。再仔细一看,那儿哪是土墙啊,是一条公路的路基,是一条运材太脱拉走的山间公路,有了运材公路,就说明离林场不远了。大家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爬上路基,挑着担子的老杜左右摇晃、步履蹒跚,我赶紧上去帮他托着后面的威得锣,三步并作两步地一起爬上公路。(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林晓光法学博士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