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紫荣
据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统计,今年端午小长假呈现出红色线路热捧、特色线路吃香的特点。南湖、月河一日游,东方绿舟一日游,周庄一日游占据一日游排行榜前三位。(6月7日《文汇报》)
90年风雨,90年辉煌。历史风云中,中华大地上共产党人慷慨悲歌的事迹,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劈波斩浪奋力前行的身影,又浮现在人们眼前。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庆前夕,人们走进红色旅游圣地,掀起“红色”旅游热潮,追寻先贤奋斗的脚步、学习先贤奉献的精神,从先贤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是情理之中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红色旅游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红色旅游开发庸俗化、泛滥化,红色游单调化、形式化,等等。这些问题概括起来,集中反映在“如何游”、“游什么”两大方面。
“红色”旅游如何游?这是游客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放松心情,或打发闲余时间,大可不必选择“红色”旅游线路。毕竟,休闲娱乐不是革命历史遗迹的特色。很多游客都认为,红色游首先收获的还是感动。身临其境,实地体验所收获的感动远比书本教育、听人讲述深刻。正如国内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红岩联线”负责人厉华所说,红色旅游还需要回答“人应该怎么活着?人应该怎么奋斗?人应该怎么追求?”等与生命意义相关的问题。这些红色文化蕴含在革命历史遗迹之中,需要我们在“游”中细细品味、用心感悟。“游”有所悟,才会在“游”中收获奋斗的价值,在“游”中升华生命的意义。“游”而不思,红色游就会走上观光的老路,就会枉此一游。
“红色”旅游游什么?这是旅游目的地需要回答的问题。但当前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固步自封、陈设简单,“新瓶装旧酒”,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影响着游客对红色旅游的认同度,让游客感觉到没什么可游、游而无兴,甚至有一种大呼“上当”的感觉。“文化是自然的唯一目的”,“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走路”,已是旅游“共识”。红色游亦如此。“创新”红色文化展现方式,让其与现代人的生活有效融合,让游客在丰富的体验中有所收获,红色旅游才会得以长盛不衰。重庆“红岩联线”实景剧以牢房为舞台,在声、光、电的背景下,将游客带回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用艺术化得到游客认可便是最好的证明。
如何让红色游真正的“红”起来?在红色旅游越来越热的今天,我们不妨冷静思考,找准经与文化、资源与文明的结合点,让红色遗产闪耀出迷人的红色光辉。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