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黄晨灏文集 >

高考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2011-06-10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作者:熊传东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年复一年的高考,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这也是高考“不能承受之重”,现在到了该适度“降温”的时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降温趋势是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反映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呼唤。(见2011年6月9日新华网)

在高考恢复34年后的今天,原本一场平常的考试,因国人长久的“考恋”心态,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和“关注”,高考不再是个人的考试,已成为全社会的一场“烧烤”——长辈陪考、交通管制、禁止鸣笛、警车开道、谢师盛宴、高考特服、状元盛典……

笔者呼吁:“全民高考”需要“淡定”,“举国高考”需要“降温”。

年复一年的六月(原七月)高考,几多欢喜几多愁,有因迟到、疾病等因素泪别考场的,有因失利、失误等因素痛失大学的,有因学费、专业等因素告别大学的,有因个性、抗衡等因素拒绝高考的……2011年高考呈现了“多态”,不仅拷问着我们整个社会,还拷问着我们的教育体制,更拷问着我们的教育环境。

笔者以为,高考“多态”拷问教改,“拒绝高考”值得反思……这无不说明,高考不一定是个好东西。有考生戏言:“高考高考,越考越糊,考到最后,走进死胡。这个死胡同就跟封建社会末期的科举考试没有两样……”

说高考,不得不先说科考,即古代科举制度。

说实在的,科举原本是个好东西。因皇亲贵族和朝廷人才有限,而治理国家需要人才,还要讲究“两流”,即人才要一流、官员要流动。古人深知,若没有一流人才,治理国家的水平不会高,没有官员的流动,死水一潭就毫无生气。惟有唯才是举,再加上流水不腐,官府才能够聘用到第一流人才和一流官员,同时,普通百姓和贫民子弟才有机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借此改变命运。曾几何时,一股“布衣也可当宰相,文武百官和谐治天下……”之风盛行于盛世,社会进入良序状态,普天之下和谐稳定。

然而,科举最终还是由一个好东西演变成了一个坏东西。从科举制度考的东西越来越八股,到科举制度窒息着人们的思想;从科考失去既定标准和选拔准则,到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遵循科学和实际……如此科举不仅贻害了举人们,也妨碍了社会进步。

由此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也差不多,考试内容越来越死、教育体制越来越死、选拔准则越来越死……“死路”一条,其结果,我们培养出来一些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们、状元们……有些不过只是复印机式的天才,有些不过只是打印机式的状元……这种天才只会适合在考场,也只会考试,也只是会把所有的空格填满甚至考个高分或满分,可到了社会之后,有的根本不具备应对社会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高考第一天,南科大45名学生以拒绝高考为由未参加高考。应该说,南科大学生拒绝参加高考是一种勇气——抗衡我国教育体制的勇气、抗衡当代应试教育的勇气、抗衡素质教育落后的勇气。有官方人士称,南科大拒绝高考的考生,有悖高中制度和教育制度。笔者倒不这样认为,相反,我们的教育部门当务之急,关键是要如何破解我们的试教育和教育体制问题,而不是去纠结于考生拒绝高考的问题。可以说,教育制度应该允许百花齐放,而南科大就是这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一颗小草,不应去“批评”和“指责”,更应给予“肯定”和“保护”。

当然,正如朱清时教授所言,并不是说现在就到了取消高考的时候了,但至少可允许多元化的选拔人才方式,可以留个很小的口子,比如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否则“一刀切”会把创新人才切掉。笔者很赞同朱清时教授的观点,既“科学”又“中立”。针对众网友担忧考生拒考会带来的牺牲和悲壮一说,其实,我们更应这样理解,等这些考生长大后,他们会为自己的经历和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感到骄傲,他们今天的付出不是牺牲,而是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

他山之石方可鉴,我们应尝试基于统一考试基础上的学校自主招生。第一种,国家统一考试+学校自主招生。如韩国和日本,此模式体现了政府要求和学校自主的结合。第二种,统一社会化测试+学校自主招生。如美国,此模式可供学生选择权更大。第三种,学校完全自主考试和招生。如新加坡,此种模式只适合精英教育以及小规模招生。

可以说,从南科大45名学生拒绝高考到推进去行政化、强调“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理念来说,意味着其必须遵守体制内招生规则,并顺延高考招生等渠道进行计划内招生,结果便是,它最终必须接受教育部门对它的教学质量评估乃至学位授予权。而这,显然与南科大的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并最终会致使其陷入行政化的泥沼中难以自拔。教育部要求南科大所谓的“依法办学”,其实就是迫使其重新回转到传统大学办学的老路上去。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第14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3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2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1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0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9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六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五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钱塘汐(337)
  • 钱塘汐(335)
热门排行
  • 1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四川
  • 2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中国(宋
  • 3福州南站党总支书记王威回答黄晨灏
  • 4人民网强国论坛著名网友鄂云龙回答:黄晨灏
  • 5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于立新回答:黄晨
  • 6黄晨灏:从“抵制日货”出发兼谈南海所属问
  • 7梅州市法制局局长胡振兰回答黄晨灏
  • 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
  • 9捍卫尊严 从自我做起
  • 10纪宝成:我不认为中国青年学生创造力比别人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