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备受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赔偿基金运作情况终于对外公布,中国乳协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近日共同通报了11.1亿元医疗赔偿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况,称已有27万名患儿家长领取赔偿金,但死亡赔偿等关键问题未有清晰账目。(6月9日《新京报》)
曾一度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赔偿事件总算尘埃落定了,11.1亿元医疗赔偿基金的到位,无疑可以给患儿家庭带来些许安慰。根据中国乳协的通报,截至2010年底,已有27万名患儿家长领取9.1亿一次性赔偿金,目前还有近3万患儿因信息不全未领取。从一开始拒绝透露赔偿信息,到对信息的公开,中国乳协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小步。然而,剖析整个三聚氰胺赔偿事件,却不得不让人纠结,那就是相关援助机制的缺失,已成为公众诟病的焦点。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统一规定,对三聚氰胺患儿的赔偿,其标准分别为死亡赔偿20万元,重症赔偿3万元,普通症状赔偿2000元。中国乳协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一次性赔偿,不仅没有遵循卫生部制定的赔偿标准,也是不尊重患儿家长的体现,直接导致了大多数患儿家长表示不满的现状。此外,中国乳协将领取赔偿金的时限定为2013年2月底,逾期仍不领取的,剩余赔偿金将用于医疗赔偿基金。事实上,关于患儿家长如何领取,需要办理何种手续,27万人领取赔偿金按照什么标准支付等等,中国乳协至今仍未作出正面回应。如果这些都缺乏真实详尽的说明,恐怕公众对27万人领取赔偿金9.1亿元会产生疑虑重重,因为说到底,这只是中国乳协的一家之言,要想得到公众认可,必须用事实说话才能使谣传不攻自破。
三聚氰胺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相关援助机制的建立似乎还未“立足”。对此,公众有充分的理由发出质疑,比如中国乳协作为行业协会,说白了就是民间组织,并非官方机构,是否有足够的资质和权威担当起对三聚氰胺事件“善后”的重任?此外,在2008年年底,中国乳协牵头由22家涉案企业出资成立的医疗赔偿基金,此前面对媒体采访时却声称是“机密”和“不适宜对外公布”,对公共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原本就需要公开、透明,并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中国乳协迫于舆论压力虽然公开了赔偿基金运作情况,但详细数据至今仍然成谜团。据记者调查,2008年有22家企业69批次的产品被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上述企业按照何种标准筹集赔偿金,企业各自的出资明细,中国乳协也应做到信息公开,才能让公众心服口服。
在食品安全频频敲响警钟的当下,赔偿金事件再次给我们以警示,那就是相关援助机制的缺失远比“三聚氰胺”更可怕,因为“三聚氰胺”可防可查,援助机制的缺失却自上而下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民众也将陷入迷茫无助的境地。但愿以此为戒,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相关援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已迫在眉睫,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三聚氰胺”事件何时到来。( 林 萧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