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孩子天天听话,茁壮成长,成绩优秀,他就觉得幸福了;孩子就业成家后,只要儿子媳妇恩恩爱爱,和和睦睦,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生活美满,他就觉得幸福了。不过,虽然父亲的幸福感相同,但是幸福的途径却因人而异,各人都有自己小小的幸福。
作家张恒的小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只需要每天耍耍贫嘴,与长腿老婆逗逗趣,儿子不缺奶吃,一家三代人即使窝在一块,他也觉得过上了幸福生活。
是的,父亲能够因小小的满足,他们就会觉得幸福,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的期望,儿女们又怎么会去弄个明白,并满足父亲小小的幸福愿望呢?现在,有一位女大学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明天(6月19日)是父亲节。广西柳州的女大学生韦炳梅为父亲送上了沉甸甸的祝福:利用课余时间,陪父亲扫街。据悉,韦炳梅的父亲是一名环卫工,母亲是残疾人。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每逢周末等课余时间,她都陪着父亲上街扫地,如今已坚持8个年头。《法制晚报》
8年来,韦炳梅自“小学六年级开始,每逢周末等课余时间,她都陪着父亲上街扫地”。这是怎样的恒心和毅力,让她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父亲,做着上街扫地的工作?这是怎样的品德,让她摒弃许多人对环卫工作惯有的成见和鄙夷态度,默默地坚持8个年头?这是关爱,这是善良,这是执着,这是感恩。这是抱有为家庭为父亲分忧解难的责任心。这是把父亲的工作父亲的职责与对父亲的挚爱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坚韧毅力。韦炳梅陪伴父亲扫地8年,她的父亲过了8个年头的父亲节,这真是最幸福的父亲哦。
而我们很多人,对于父亲,对于父亲节,一年中6月19日这么一天,送父亲一份礼物,给父亲一声节日的问候,便以为尽了心,便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的父亲幸福、开心了。我们经常或者不经意中做的是这一天,韦炳梅做的,却是8年。若说其缘由,之所以这样做,只因我们以工作繁忙为藉口,忽略或者忘记了对父亲应有的关爱,我们多半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给父亲其实并非他所需的礼物,我们忽视了父亲的需要,我们不能如父亲当年把心扑在我们身上一样,日日关心父亲,帮助父亲。
其实,父亲节,这一天,是为了感谢他养育了我们,感谢他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感谢他给予我们坚强勇敢的品德,是为了让我们尊敬父亲,敬重父亲,是为了让我们记得多给予父亲关心和爱戴。这一天,是为了让我们如韦炳梅这样,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抽一点时间,以父亲需要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帮助父亲,关心父亲。陪父亲聊聊天,了解他的为难之处,帮助他做做他手头的事,给他生活花销,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等等。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不仅仅记住,更应该去做。
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人太多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亲人、朋友,熟悉的人,甚至陌生人,他们给予我们恩义,我们应该记住这份善意,虽然,他们不一定需要我们回赠以恩义,返送以礼物,至少,我们也可以把爱的种子,撒播向其他需要的人。这样,幸福的就是一大家人了。(文/长弓当挽)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