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委农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题为《“春风经验”创造穷山村巨变的奇迹》的调查报告,对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连续翻番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春风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省委书记刘奇葆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总结和推广‘春风经验’ 很有意义。这个村从贫穷走向现代化,既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元素,又有融入市场经济的当代音符,对其它一些地方很有说服力和借鉴作用。”(6月21日《宜宾晚报》)
春风村是一个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小山村,过去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04年以来,春风村干部群众开山凿路,掘池引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 年是1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2%; 2010年达到821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7%,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和谐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
早在2009年6月13日,刘奇葆来到春风村调研后就强调:“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此后,刘奇葆等省领导每次来宜宾调研,都强调要学习“春风精神”,推广“春风经验”。当前全省正在开展 “乡学文建明 村学王家元”,其中的王家元就是春风村的带头人、现任党支部书记。
一个小山村有如此巨变,关键在于一个字“干”。“春风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正如省委农工委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一样:春风村创造的奇迹,没有任何的捷径,是发扬“艰苦不怕吃苦,再穷也要发展”精神,不怕艰难——苦干,科学谋划——巧干,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这种“干”的精神,是“春风经验”最为宝贵的精髓。
初中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农民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中有这么几句,至今记忆犹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臧克家称赞闻一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王家元的说和做,颇有一番闻一多的风骨。省委农工委调研春风村的作法和经验后是这么归纳的:支部引,能人带,群众干——构筑增收的基石;讲科学,促规模,抓关联——找准增收的路径;勇创新,建机制,接市场——拓展增收的空间;夯基础,优环境,倡文明 ——强化增收的保障。同时,得出5点启示:不怕发展滞后,只要班子坚强有力,就能创造产业发展的奇迹;不怕条件差,只要善于谋划,就能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不怕起步晚,只要善于引导推动,就能实现产业发展的飞跃;不怕力量弱,只要组织起来,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不怕起点低,只要艰苦奋进,就能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增长。 这些经验和做法,不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结合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面很好的“镜子”么?这些启示,不正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既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元素,又有融入市场经济的当代音符”么?“春风精神”的着力点在“干”——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富”——不仅要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而且要让大家“共同致富”。这正是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刘奇葆批示推广“春风经验”,用意正在这里。(毛开云)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