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媒和党报连续报道了明水毁湿事件,报道引起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省委书记吉炳轩作出批示要求彻底调查。目前,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联合调查组声称将继续对此事进行调查取证。但面对近乎荒唐的“毁湿租耕”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媒体没介入之前缘何无人管,无人问? 明水公安、畜牧多名官员参与租耕敛财而安然自若,这其中值得我们追问和深思的话题有很多。
笔者在向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表示敬佩之余,实在弄不懂的是:靠租地敛财的官员何以如此神通广大?仅仅是因为“人脉”不错吗?在操作过程中究竟有无猫腻?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赤裸裸地参与租地,是党纪国法许可和提倡的?而五部门调查组对历时数年的“毁湿开耕”行为又何以调查无果,表现得那般“淡定从容”?省委书记的批示也十分严厉、明确,明水官员哪来的胆子谎报情况、糊弄上级?
官员能堂而皇之地成为“红顶商人”,能没“背景”吗?据报道,黑龙江省草原监理总站皮蕾在向中国之声介绍调查结论时说,目前这些耕地一直由当地的农民承包。可是,明水县联合调查组发来的调查报告中却显示,在开发这片耕地之初,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也参与其中。按照规定,公务员参与租地,理应重查,然,调查组和省草原监理何以会对租地官员如此“爱护”?能避得了“保护伞”之嫌吗?官员亦官亦商,既“发财”又“平安”,会不会是幕后权钱交易造就的“奇迹”?
“租地敛财”的结局会如何?现代信息社会因新闻媒体的参与而精彩,反腐因新闻媒体的监督而刚强。这一次,“租地敛财”的暴露依旧是靠新闻媒体曝光。不过,人们好奇的是,官员租地敛财的最终结局会是如何?是“稳坐泰山”还是“立马倒下”?真心期望更高级别的部门机构立即介入,调查此事,将租地敛财的官员绳之以法,杀一儆百。
人们有理由质疑,多个负有监管职责的主管部门为什么历时数年放任不管?是有关部门失职渎职导致监管不力,还是另有隐情?这一切仍需由大县长亲自挂帅的联合调查组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在这一事件中,相关监管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对这一滥用职权的“毁湿租耕案”,无动于衷。尤其是对草原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空间漠不关心的行为,暴露了明水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行为极其严重,对丑闻暴露出的“大鱼”有关部门不可不查。文/曹宏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