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凌晨,一名沈阳病人在心理医院内上吊自杀。其家属称,据监控录像显示,值班医生两次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打卡,并回头看吊在门框上的病人后没有任何举动就离开。警方已经调取医院的监控录像,那名多次打卡的值班医生也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9月1日东北新闻网)
要有怎样超越人伦底线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冷静地看着老人苏秀云上吊直至悄然死去,却依然能够无动于衷。这挑战着每个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的普通人的道德底线。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尊重个体权利的社会,作为最基本的生命权,本是最无可争议的人身权利,这就是为什么见死不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总能引起道德争议的根本原因。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明白敬畏生命,特别当对方还是老人时,对弱者伸出帮扶救助之手理所应当,更何况是医者仁心,以治病救人、拯救生命为己业的医生?
已经没有必要再重述事发当时的情形了,摄像头的真实还原,无非是更让我们确信了现实的吊诡之处。恰恰是以救死扶伤、帮扶助人为营生之本的地方,却也可能是最不尊重生命的场域。前有河南老年公寓的“冷血护工”逼老人喝尿,后有上海医院手术室起火,麻醉病人被弃身亡,这样冷静从容乃至理所当然的逼迫与抛弃,不知是对生死早已见惯不怪后,早已将他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下意识之举,还是只剩商业利益的医患关系下,所谓道德伦理早已在赤裸裸的逐利面前变得残破不堪?
无论怎样的猜想,绕不过去的问题却也只有一个:吊在门框上的病患,应不应该在医生的注目下孤独死去?手术台上的病人,应不应该死在独身一人的处境之中?这个问题包含着医患关系、医疗道德冷漠的现实,同时也更需要我们追问下去:除了这些在媒体聚光灯下被曝光的案例,还有多少这样的“冷血医生”、“冷血护工”不为人知?还有多少这样对生命冷漠的基因,早已深深植入到治病救人的场域?
无论如何,见惯了生死,不是对生命冷漠的理由;对病患的救治靠合同关系维系,却也不能将之完全当成商业战场,只谈生意逐利,不见医治道德。相反,正是因为见惯了生死,才应该更比普通人明白生命之重;也正是因为救治合同维系,不说要有医治良心,至少也应该服从起码的商业伦理,确保患者在医治范畴之外,不发生任何人身意外。
医乃仁术。这些年来,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缺失,正在成为当下社会的深层弊病。这种表现,就不仅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更在于医护冷漠、医患矛盾之一触即发,已经到了必须重建的地步。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医改就不仅需要医疗制度的重建,更需要从道德伦理上重树医治良心,重建道德人伦、重建医者仁心,否则,连离生死最近的人,也会只是小小看客一枚。(李妍)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