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一篇《青岛跨国公司为何40年来坚持选择中国?》新闻调查,勾起了我对外资企业来中国发展的回忆:
过去,我们讲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物资、资源、劳动力,山川美景迷恋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市场,无偿抢夺财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强盗行为。现在我们谈招商引资外资企业,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盈利行为。你看,我国高速公路上奔跑的万国牌汽车给中国老百姓出行带来便利,外企赚了钱中国企业也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走出去的“中国制造”轻工制品、高科技高铁“中国创造”、航海航运、机器机械带回来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中国人满满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记者徐冰、孙晓辉、贾云鹏指出:投资规模从小到大、投资水平由低到高、投资区域从沿海到内地……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外商投资企业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记者从19日开幕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了解到,中国未来仍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理想目的地。
1980年5月1日,国务院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正式成立。40年来,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40年来,跨国公司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与中国经济转型高度吻合的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集中投资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2011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首超制造业。今年前7个月,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73.9亿元,同比增长63.2%。
40年来,跨国公司业务在中国取得快速发展,实现与中国同发展共繁荣。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是亚洲领先的综合型农业集团,益海嘉里集团作为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目前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超过300亿元,拥有员工2.7万名,在全国多地建成和在建生产基地70多个。“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丰益国际和益海嘉里的奇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韩国OCI集团会长白禹锡说,中国表示会持续扩大开放,这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延长产业链提供了机会。“尤其是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会加快外国企业投资步伐,包括韩国的一些尖端产业可能也会进入中国市场。”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自1979年在北京开设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目前已经开设了12家门店与70家集团公司,累计聘用超过1.2万名中国员工。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会长中村邦晴说,中国在进一步放宽政策、开放市场的同时,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针,表明中国致力于商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微软于1992年在北京开设了首家办事处,我们将继续向中国市场提供新的注资,支持中国经济成功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之源。
我们对于外资、外企从原来的害怕,到现在相互融合金融、文化、文字、意识形态等“一带一路”各种中国元素,我可以说,“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各国”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新活力。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2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