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实现永生的载体(六)
看到钱伟刚的回答,董庆宇立即感觉到,咱们的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农业、农民这一些三农问题当中去的时候。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难处,是一般企业家无法想象的事情。
董庆宇经常对一些朋友讲,做农业项目不赚钱,也是靠天吃饭的行业。
农业项目的投入非常巨大,这个需要爱心、决心和信心。
董庆宇对民营企业家,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三农建设中去的行为,报以深深的敬意。
易科是长期居住在大凉山深处,一位60多岁老实巴交的老山民。
年轻的时候,他经常把村里需要的物资从山脚上搬运到山上的小卖部里。
因为,在村里他有一家不到20平米的小卖部。
烟、酒、茶、糖、盐、酱油、醋、蜡烛、打火机等日常用品,基本上样样都有。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他所居住的地方,全部搬到了山下“万福楼”新村。
所有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和电!
易科在享受到农村医保的同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走路没有过去精神和灵活,腰也会出现间歇性的酸胀和疼痛。
去成都的大医院检查后发现,他患有椎间盘突出等老年常见病。
女儿易萍为了解决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在网上给她订购了一台仿生机器人,送给他使用。
对于到来的“青瓦牌”仿生机器人,他曾经看到过,这家机器人公司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打农药和收割的场景,感觉还是不错的。
对于女儿的礼物,易科愉快的接受了。
他一直有一种,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认识:养儿防老。
类似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早已经被我国推行的医保和养老保险所完全覆盖和颠覆。
几年前,女儿易萍不止一次的对易科说,“爸!咱们农村离城里的三甲医院很远。如果出现什么情况,特别是你们老年人的一些突发性疾病,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容易落下终身的疾病。”
希望他到城里去与她和外孙们一起居住,同时接送外孙上学、下学。
老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中国老年人常用的生活方式之一。
你不管走到我国任何一家幼儿园大门的旁边,还是小学的大门口。只要是上课和下课的时间,你都会看到各种年龄大小的老年人堆积在那里。三三、两两的站在学校围墙外面、学校大门往校园里面张望,期待自家“神兽”从里面走出来……
这是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我国教育建设现状的风景线。是我国中老年人退休后,必去的聚集场所之一。
他比起老年照相群、旅游群、唱歌群、广场舞群、书法群等,更具有吸引力和魔幻力。
这个场所比我国的任何一家自由市场更加准时,发出的噪音比任何环境污染声音都更大。
易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农村生活。不愿意到城里去享受车水马龙的嘈杂声音,他去女儿家居住一个月以后,瘦了15斤。
没有办法,他又回到了自己农村家里。
好像,他就是为大凉山而生、而活的一只精灵。
早晨起床,看到冉冉升起的红彤彤的太阳;晚上看着太阳慢慢的落山;山泉伴随着他慢慢的入睡,直到睡到第二天的自然醒。
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确属于鸟儿似的自由飞翔。
最后,总会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惬意和愉快。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女儿易萍在他家里安装了用手机可以操作和观看周围情况的摄像头。24小时,守护着易科的身体和健康。
易科常说,他家里有十多头猪、五十多只羊,几十只鸡和鸭子,每天这帮家禽家畜的吃喝拉撒,都够他忙活一阵子的。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易科去城里以后,这一帮“天兵、天将”交给村里另外一位老伙计照顾。
虽然,没有出现了死亡病残的情况。但是,鸡蛋和鸭蛋,一个月下来还是少收了不少。
后来他才知道原因,这哥们儿,不知道他的鸡、鸭把蛋下到了哪个地方。所以没有及时的把这些鸡蛋、鸭蛋拾到他的仓库里。
黄晨灏讲述:中国民营企业家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