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为买一辆价格在10万以内的车,几乎把市场上排量在1.8左右的车看过了一遍。最后,我购买了一辆“宝骏630”基本款。期间的选择,并非对日系、韩系车型不信任。而是他们的售后服务总让人感觉美中不足,也许是“淮南李子,淮西酸”缘故吧,心里总有些忐忑。
话语继续,上海大众用高出欧洲价格30%的“打狗棒法”暴力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没有遭遇任何对手。我很奇怪,这比不菲收入是进了老外的腰包,还是进了国内不法商人的口袋呢?至今,没有一个权威部门给出一种合理的说法。
有消息说,“价值56000多元的上海大众原装德国进口BCC发动机,竟然无合格证、无厂址、无生产日期。发动机动力不足、疑似‘三无产品’。” polo车主于国气愤地告诉记者说。“4S店理直气壮,却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无法拿出发动机为‘进口’的有力证据。并拒绝退货、赔偿。”
2011年10月中旬,北京市房山区上海大众polo车主于国在北京凯威富檑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S店)订购德国进口BCC凸发动机1台。据了解,polo车BCC1.4型号的发动机并无国产,全部为德国进口。在更换发动机之时,曾对发动机心存疑虑。“发动机包装简陋,并且无任何信息,条码上的油墨一抹就掉”。于国当即提出疑问,“不对吧?好几万的发动机怎么这个样子”?
从证明材料上可以看出,于国的polo车BBC进口发动机为上海大众配件中心提供,4S店不存在私自恶意更换的行为。之后于国多次拨打上海大众客户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却一直没有回应。
有媒体对此公开指责道,上海大众作为汽车行业响当当的品牌,一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认可。却对如此商业欺诈行为置之不理,虽是纳税大户,何以如此之“牛”?中国法律对企业违规处罚的低成本、以及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地方保护,使得部分企业肆意践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乐此不疲”。失去社会基本诚信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几天前,对于汽车让消费者满意的问题,我同“宝骏”汽车技术方面的人士进行过交流,并直言,“无论你是什么配置的汽车,无论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有多少认证,消费者就是上帝,让消费者满意就是企业的唯一宗旨”他同意了我的观点。同时,我也会用我使用国产品牌的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支持中国汽车尽早具有“中国创造”专利而走向世界。
回头再看,“上海大众涉嫌欺诈,进口发动机疑似三无产品”他不是孤立事件,他告诫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大品牌”时,必须认清他们在赚钱宗旨下的利益标准。让自己不吃亏,让自己在购买汽车后具有充分的话语权。我想,这才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洋品牌必须注意的事情!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