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反腐问题的讨论,已经失去信心。我非常不明白,“反腐”咋这样难呢?为了完成人民网博客“建立廉政名博、评论员档案”任务,还是坚持试着再写几篇。
近日,新京报讯: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因犯受贿罪、非法经营罪、诬告陷害罪,被二中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据了解,张敬礼,56岁,研究生文化程度。与张敬礼一起被公诉的还有京浩博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廖洪炳、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杨军及副总裁潘京萍。
法院认定,张敬礼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企业“帮忙费”、或向企业索要自己撰写的《寿世补元》等手段,受贿117万余元;指使廖洪炳、杨军、潘京萍等人,向中纪委邮寄千封举报信诬告上司;伙同廖洪炳,印刷、销售非法出版物《寿世补元》4.3万余套。
这又是一起典型窝案,参与人员属于国家药监局内部和药企人员。这使我想起,我国药品种类繁多、质量劣等的奥秘。只要制药厂送钱送物,药品生产文号就能核准下来——这就是不折不扣“索贿型”腐败。于是,市面上抗生素药品品种多起来了,人体耐药性抗药性正在进一步增强;药厂、药监的极少数人也跟着富裕起来。从而造成老百姓、患者的病痛用再多的钱都不能治愈的现状。医病难、看病贵便由此产生。
最后,本着为国家和老百姓利益负责任的原则,我国药监、药企的确应该严控、严打。但是,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都不熟悉医学业务,只看当事人受贿索贿多少定罪,不看疗效好坏的做法,值得全社会深思。进一步讲,如何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药监队伍更是我们全社会需要探讨的严肃课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