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 中国行#我国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这是我经常在人民网“网络访谈”留给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专家、中央部委领导、全国两会领导和中央领导的网络公开问题。
表面上看,农村中青壮年们全部到城里打工,他们留下的荒地、荒山、鬼屋该怎么办?四川省农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处董进智处长,“四川省农委董进智驻村日记”解开了其中的奥秘: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对四川省委省政府引领四川老百姓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诠释,更是我国政府对全国老百姓的负责任行为!
原文:四川省农委董进智驻村日记:小村,故事也多多
9月4日 星期四
早晨,天空一片深蓝,不挂一丝云彩。不到七点半,再次去一组拜访村主任张太忠。出门前,曾大姐再三叮嘱:“带上伞,不要晒黑了。”我还是那句话:“谢谢,没关系。”
继续沿着那条熟悉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踏着野草的露珠,爬坡上坎,穿过玉米地、枣子园……
老张端着一大碗玉米糊,吃得正香。急急忙忙放下碗筷,迎我进屋。尽管老张家常年就他一人在,可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整洁洁、干干净净的。我们已经混得很熟,一坐下,没有客套,很自然地聊了起来。
不用问,老张八九不离十,都能说出我关心的事情来。他不愧是村里的“老干部”,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只有一点例外,那就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的“大项目”投入,比如文化广场建设投多少、风貌改造花多少。不光他不知道,其实,老支书、新支书、村会计,都不知道。据说,“那是镇上直接管的。”
这次摆谈,我首先关心的是贫困户问题。张老说,前不久村上作过一次统计。目前,全村有贫困户13户,其中吃低保的10户21人。建房困难的有10来户:2组张太贤、严成芝,3队张永蒲、李亚,4队张中高、张永路、张太顺、唐春华,5队张中辉,6队张中红,7队苟永香。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比如:张中红家5口人,其中1人残疾,1人重病,劳力都缺技能;张中辉是生病,子女又在上大学……
说到建房,全村205户中,90%左右建了楼房,占地面积宽的达四五百平方。有2户建了两处楼房,占地都在300平方以上。老支书李中英,地震后在5队建了房,退下来后又在新建的聚居点建新房。老李为他小儿子建的新房,就建在新聚居点的正中。在聚居点规划建设的时候,有人选过那个位置,但不允许,说是前面有高压线。老李在那里建房,村民们多多少少有些看法。
按理,一户一宅,建了新房就该撤旧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这样。老张说,住进新房的,还有20来家没有撤旧房,其中有12户左右是老年人在住旧房,也有的利用旧房养猪、养兔、养鸡、关牛或放些农具、杂物之类。还有1家,去年在统一组织撤除、垦复的时候,施工单位说没有在红线内,怕国土部门不认账,不撤。我从那里过过三四次,有两次见房前栓着一条黄牛。
我着重关心的还有一件事:债务。老张说,村上累计欠村民七八万元,主要是欠村民的务工钱和村组干部的工程垫资款。他说的这个数额,比老支书李中英讲的少八九万,比新支书李爱明说的多六七万。我没有进一步问,估计是口径有些不同。老张说,欠他本人的就是4万多。边说边拿出两张欠条给我看,一张是2007年的,欠1.6万元;另一张是2008年的,欠2.6万元。在2.6万元的欠条上,借款人是张太忠(他本人),时任村主任;被借款人是吴跃华,老张的爱人;在欠条上签字认账的是时任村会计的李爱明。从欠条上看得出,那笔钱是借去修路的。
摆谈中,顺便提到了去年调整承包地的事。老张说,去年有三、五、七组调地,一共调了60亩,涉及20户。为此,开了三次会。据说,调出的人愿意,调入的倒有些矛盾。因为调出的地少,排班站队等地的人多。这件事,拟作专题调查。(作者: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 董进智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