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中国歌曲 >

多一分真情 少一些杂念

2019-01-21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小字号

近日,一部电影的宣传视频《啥是佩奇》走红网络。视频中爷爷大费周章为孙子准备礼物的温情故事,串联起乡村与城市、现实与想象、误解与沟通等等多个角度的话题,迅速引爆了朋友圈,网友们纷纷评论“既心酸又感动”“亲情才是硬核”。的确,最是真情动人心,视频中满溢屏幕的乡情、亲情,带着中华文化特有的质感与味道,朴拙却浓烈,勾起了观众的回忆,拨动着大家的心弦。

视频结尾处的细节耐人寻味。从乡下进城与儿子一家团聚过年的老人,等不及吃完饭,就着急地把带来的礼物掏出来,一袋袋亲手摘的蘑菇、打的大枣、敲的核桃……如果单从经济价值来看,这些礼物可能不值钱,但正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加持,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植物、果实,便显得格外不同、弥足珍贵。还有那个用红布包裹的关键礼物——爷爷在别人的描述下亲手制作的“小猪佩奇”,也成了感人至深的无价之宝。

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其本质是传递信息、情感或意愿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古代,礼物最早指“典礼文物”,本身就有遵守礼制、讲究分寸的涵义。礼尚往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礼物重情而不重价,“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果有人送出远超正常交友标准的礼物,古有“羊续悬鱼”“子罕退玉”式的婉拒,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

“礼物”一旦掺杂了太多的“私心杂念”,从一点“不成敬意”的“见面礼”,到高档烟酒、名贵物品,再到巨额钱款、车辆房产,便失去了原本的美好寓意,变为利益交换的道具,甚至是包着糖衣的毒药,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收了“大礼”、丢了操守、毁了前途,这样的前车之覆并不少见。礼物的背后是真情,还是“私心”,如果不被贪欲所蒙蔽,其实不难分辨。

春节将至,人们不免要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礼物,应该回归文化本色,多一分真情,少一些杂念。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杯清茶、一句温暖的祝福话、一道亲手做的家乡菜,让人没有顾虑、没有负担,这样的真心实意才会在纯粹淡然中“却上心头”,余韵悠长。(聂新鑫)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走进 北京冬奥会-特别推荐艺术家刘祥杰
  • 中国文艺气象新(1)
  • 我在千年古镇黄龙溪等你,不是梦!
  • 国庆节,再听董咚演唱我们的大中华
  • 定远籍,中国著名歌唱家董咚回家乡献唱
  • 中国著名歌唱家董咚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农民歌
  • 六一儿童节,歌唱家董咚献上爱国主义歌曲《歌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唱家董咚《歌
  • 玖碗(21)
  • 歌唱家董咚新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热门排行
  • 1歌唱家刘祥杰推荐:王菲赵薇现身林俊杰演唱
  • 2歌唱家刘祥杰推荐:流音乐唱法新思路(一)
  • 3歌唱家刘祥杰推荐:部长级研修班访问青岛市
  • 4魏忠社:谈影视导演的工作流程(4)
  • 5《歌手》李泉穿睡袍登台称太热 不弹钢琴大
  • 6歌唱家刘祥杰转:“年味”在不输央视春晚的
  • 7歌唱家刘祥杰转:马媒谈春晚,向世界展示中
  • 8歌唱家刘祥杰转:今年这支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 9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的学术观点
  • 10歌唱家刘祥杰推荐:改编歌曲为高考生加油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