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博物馆、美术馆从无到有的发展,显现出其在助推乡村振兴上大有可为,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放眼世界,有很多知名博物馆均位于乡村。在我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建立乡村博物馆、美术馆已时不我待。
虽然并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宜建立博物馆、美术馆,但对于乡土资源丰富的村落来说,建立博物馆、美术馆是可行的。我国很多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等,它们各具特色、各有表现,又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支撑博物馆、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条件。像1998年开馆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生态博物馆,在我国对村落进行活态展示和保护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在它之后,同在贵州境内建成的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博物馆。在那里,优美如画的自然资源、整座村寨连同村民的生产劳作、文化习俗等都被整体展示,丰富了生态博物馆的内容。这两座生态博物馆,同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一起,构成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使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时代发展,乡土资源需要得到更有效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以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建立相关博物馆、美术馆是行之久远的方式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丰富要素,这些都是建立博物馆、美术馆的基础。有些地域或民族文化资源远离城市,一方面连接着历史和乡土,一方面连接着现实和未来,需要在发掘和保护中得到发展。
丰富的乡土资源,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建设博物馆、美术馆,让后人了解先辈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助于汲取创造精神,以新的创造延续乡土文脉。
因地制宜 办出特色
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源于乡土、成长于乡土,难以离开乡土,就像许多原址保护的考古发现一样,周边环境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脱离乡土,它们就会成为失去文化关联性的藏品或展品。所以,与城市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不同,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更需要因地制宜,使其与乡村产生深层联系。
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的苗族绘画,在城市美术馆的展厅展出时,与在当地所见之感有所不同——在当地能够看到田地里劳作的画家和绘画中的生活现实,而那些刺绣和银饰等就在苗族姑娘的身上。这样的乡村美术馆是原生态的呈现。因此,在平坡建立苗族美术馆的意义也就超越了绘画的范畴。(作者:陈履生 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