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位于紫禁城最北端,始建于1420年,是紫禁城中最大的花园。虽然其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技艺高超的造园匠人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的手法,在这里营造出了与红墙黄瓦和谐一体的山水相间、亭台掩映的美景,为庄严雄伟的宫城增添了活泼的生趣,完全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营造“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最高标准。御花园中的堆秀山平地而起,整体气势雄伟,富有皇家气息,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堆山叠石来模仿大自然连绵群山的手法,浓缩天地于方寸中,给人带来宽广的想象空间。园中栽种的植物以终年常绿的松柏、翠竹为主,同时按时令摆放各类盆花,使得御花园在北京寒冷的秋冬季节里仍能保持绿意。高大的松柏与雄伟的建筑在大小、气质上都更为和谐统一,处处体现出古代工匠的安排用心。除了山石树木,水也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古代造园工匠巧妙地将水引入御花园风景中,使园林景致得以灵动而完满。
现在,御花园是多数进入故宫的观众参观的最后一站。在观众流量高峰时段,这里往往会成为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堵点”之一,曾经有一段时间,御花园里频繁出现人员拥挤、各种蹲坐、攀爬假山等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观众参观的体验,而且对御花园中的室外文物构成了威胁,更是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伤害。
后来,故宫博物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比如,拆除不规则的护栏,减少现代园林景观,以恢复古典园林景观;对石雕、盆景、假山石等室外文物,或采用绿植进行软隔离,或以石栏杆作围挡,以提升文化景观效果;在园内树坑垫防腐板,使树木得到更好的生长空间;在石子路两旁裸露土地铺设防护透水板,既有效增加观众活动空间,又避免了刮风时的尘土飞扬;通过成倍增加观众的活动空间,不但有效减少了彩色石子路面的磨损,而且使彩色石子路修复工程得以有序进行;撤除御花园内所有售卖食品的商铺,维护了古典园林的文化氛围;恢复堆秀山前水法(喷泉)景观,使御花园更具文化魅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澄瑞亭水池的清洁。
通过一系列针对细节的“组合拳”,还空间给观众,拓展观众的活动区域,缓解了人流密集时的拥堵状况,引导更多观众行走时避开石子路,进而观赏石子路的文化特色,为观众提供赏心悦目的参观场所。这一系列还御花园以古典园林历史风貌的措施,让更多的观众在离开故宫之前,能充分感受到这片园林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让紫禁城的文化景观得以整体呈献,给观众留下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印象。
御花园之外,位于宁寿宫区的宁寿宫花园也是观众们最喜欢前往的参观地点之一。宁寿宫花园,又称为“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预先为其做满六十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而建造的一座园林。花园如今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建筑、园林、陈设和室内装饰保存完好。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不足40米,长宽之比约为4∶1,依南北狭长地带分为五进院落。花园总体布局虽有明显的中轴线,但其并未一气贯穿南北,而是因地制宜,根据院落空间错开少许,形成特色各异的院落。园内假山限于空间狭小多用峭壁、拔峰等手法,使人仰视而不能穷其巅末,颇具幽奥气韵。建筑屋顶类型多样,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颜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金线苏式彩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景致,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是紫禁城内最精巧别致的花园,也是最能体现山水人文情怀的园林小景。
本文由四川成都古镇黄龙溪得舍大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