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依托环城生态公园打造的未来社区,也将“每一步都是渗透流淌的公园景致”。他透露,在早前的规划中,希望织补动物迁徙廊道,设立生态连接桥或小型涵洞帮助动物穿越道路,在迁徙廊道重要节点建设生物栖息地,复制植物群落,植入人工鸟巢、人工孵化箱等辅助措施,限制人类活动类型,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持鸟类、昆虫、植物等生态环境指征物种数持续增长。
田园牧歌
10万亩农田复耕复垦
今年4月起,环城生态公园为市民陆续“上新”了青豌豆荚、莲花白、土豆等公园自产鲜蔬,完成了油菜籽、小麦等大面积作物的收割,还带着市民下田插秧、水田摸鱼,一起感受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既是公园,也是菜园。整个环城生态公园规划有10万亩耕地,待公园建成后,成都将人均增加10斤粮油果蔬供给。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围绕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定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环城生态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工作,开展耕地保护监管,实现农业区、生态区、建设用地区三大空间有机协调,打造超大城市近郊高标准农田建设典范区。截至目前,已启动2.4万亩水域、213公里骨干水系、206公里连通性渠系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灌溉管道90公里,田间渠道30公里,初步完成渠系、路网等基础工程。目前,成都已在环城生态公园启动10万亩农田复耕复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完成土壤改良2.7万亩,集中种植农作物2.4万亩。
土壤修复并非易事。
“都是撂荒地,有些土地上还有建渣,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土层厚度满足不了耕种条件。许多原有水渠已不复存在,排洪排涝也是问题。”成都天府绿道文旅集团农业项目主管徐凯表示,杂草丛生、缺乏规划的耕种条件限制了农产品做大做强。因此,环城生态公园采取多种方式恢复耕作层,把有生产能力的土壤翻上来,保证土壤厚度达到20-50厘米,并通过机械及人工措施移除建渣和碎石,同时采取种植固氮类植物并施加有机肥的办法恢复土壤肥力。同时,还按照规划安排,新修排水渠、排洪沟,满足雨季的排水需要。目前,农业带上的耕地质量等级从7.84等提升至6.84等。
事实上,这是环城生态公园土壤修复和耕地保护的一幅缩影。环城生态公园按照耕种、绿化、水体、硬化、铺装等不同功能需求,对区域内的土壤进行分类管理,着力改善土壤污染,提升土壤肥力和土质,并积极调整用地及作物结构,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示范区。还保留、修复现有灌溉渠系,确保水路成网,积极利用高科技和新技术恢复提升区域内水调节生态系统,重塑水网灌渠生态廊道。
此前,成都市就环城生态公园的立法保护向社会征求意见,明确环城生态公园内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坚持农地农用;严禁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这无疑为保护画定了红线。
坚持把绿色作为彰显公园城市魅力的厚重底色,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让绿色生态成为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