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词曲家姜延辉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医疗保健
    • 新渔故事
首页 > 文化 > 旅游 >

“体育+旅游”融合提速!精品赛事助城“破圈”

2023-08-04 | 来源:中国城市报
小字号

今年夏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出圈,燃爆全网。当地借助“村超”东风,全力打造“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超品牌”,通过“村超”带来的“超经济”,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也拓宽当地人民群众增收渠道。图为近期,在榕江县一家文创基地,相关负责人正在与团队成员讨论、研究“村超”文创产品设计方案。

一段时间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2023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暨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以及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等赛事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的目光。而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更加立体地展示了地方旅游特色,亦丰富了体育赛事的内涵。当下,“体育+旅游”模式逐渐升温,精品体育赛事已成为促进体旅融合发展、激发体育深度消费的重要抓手。

融合带动显活力

盛事汇蓉城,嘉宾乐聚来。正值成都大运会开赛之际,“体育+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内容。从北京赶来的00后游客张琮激动地分享说:“我已经抢到了跳水比赛的票,期待能看到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如同张琮一样从外地来到成都的游客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期待,生动展示了成都大运会的吸引力。

丰富多样的大运会主题元素装点成都街头,吉祥物“蓉宝”在各交通枢纽热情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从充满现代感的环球中心到弥漫着巴蜀辣椒香味的小吃街,处处可见“迎大运盛会展文明形象”宣传海报;为了增强城市互动体验感,特色互动点位被设置在各主要街道;同时,超过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遍布全城,以确保市民和游客得到及时贴心的服务……整座城市洋溢着浓厚的“大运氛围”,正如国际大体联夏季大运会部主任赵晶所描绘的那样——“(成都)街头来来往往的国际青年,身挂胸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借助大运会举办的契机,成都正在将城市空间转变为运动空间,进一步满足市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城市闲置角落的空地被改造成了一系列迷你体育生态圈,成为展现成都打造赛事名城决心的微缩景观;沿着天府绿道,市民们可以奔跑、骑行,或使用沿途1700多处精心布置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新增的3600万平方米绿地使得这座天然的花城更加显得如同公园般宜人……

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祝江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拥有940万体育人口,体育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动感、活力,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新气质。”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的发布,祝江力表示,成都将积极遵循政策指引,把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并依托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契机,加速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特色赛事成品牌

赛季历时两个多月、被称为“村超”的贵州省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于7月29日见证了总决赛冠军的诞生。绿茵场上,倒挂金钩、头球破门等精彩戏码轮番上演;中场间隙,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拉拉队让现场氛围更加热烈;观众席上,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游客畅快观赛……这场“乡村是主场、村民是主角”的“土”味足球赛事赢得了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体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堪称是现象级的乡村嘉年华。

这一乡土气息十足的体育赛事品牌效应已逐渐显现。“在‘村超’现场,经常能遇到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方言的游客。”贵州省体育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匡正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这背后,源于“村超”这一体育赛事品牌所释放的乡土文化魅力,其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匡正志表示,榕江县积极借助“村超”的品牌效应,打造“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体育+经济”的“超品牌”。匡正志进一步介绍,当地政府通过鼓励经营主体设立流动摊位、举办后备箱集市等形式入驻赛场周边的夜经济聚集街,为观众和游客提供如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各类服务,带动县城及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引领乡村文明新时尚,更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成功地将“村超”带来的巨大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榕江县政府统计,今年5月,该县的旅游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9.73%,旅游总收入也同比增长52.08%,达到12.41亿元。特别是在6月9日至11日,据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的数据显示,榕江县的餐饮、住宿等搜索量同比增长74%,旅游订单量环比增长50%,即时零售订单量也有明显提升。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培育超百项“最美乡村体育赛事”。在此背景下,榕江县计划乡加早村第一书记吴承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村超”名片效应,打造作为深化乡村体育和本土文化产业培育的平台,通过助推体育、旅游、农业、商业融合发展,注入更多传统、红色和民族文化元素,推动“村+”类IP共生共兴,帮助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展示当地好生态

4月中旬,以“仙境张家界胜地武陵源”为主题的2023张家界武陵源生态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赛道途经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百丈峡等张家界标志性景观,让选手在沿途奔跑的同时可以尽享万丈绝壁、幽深峡谷的壮丽景色。

5月21日,2023密云生态马拉松赛事启动。参赛者在奔跑中,能够尽览潮河水清岸秀的清新景象,领略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紧随其后的5月27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举办乡村振兴青春建功活力跑活动和西溪绿道骑行活动,选手们或奔跑于乡村美景间,或骑行感受城市生态,深入体验同安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

当下,众多户外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展示一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被誉为“户外运动天堂”的贵州,全年超过330天适合户外运动,其举办的如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汽车拉力赛、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以及“翱翔贵州”国际滑翔伞赛等知名赛事,早已成为促进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推动力,生动展示出了地方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同时,这些赛事也成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当地探索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深度协同创造了新契机。

据贵州省体育局消息,该省在生态体育公园及汽车露营基地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据悉,该省拥有104座生态体育公园、100个汽车露营基地以及95项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贵州省不仅创新挑选了106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更精心打造了4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洞穴探险、森林探险、水上运动、路跑健身、山地骑行等多元化体育旅游业态。

传播文化新途径

6月1日,2023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暨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新疆分站赛圆满收官。该赛事驰骋4200公里,走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蜿蜒之路令人叹为观止。比赛不仅考验赛车与运动员,也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掀起了一场“体旅热”的狂欢。

在该赛事举办期间,和田踏吉美蓝餐厅的接待量显著增加。餐厅负责人吐尔逊江·吐鲁洪认为,赛事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比赛本身,和田地区的特色旅游打卡地——繁华的和田夜市、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约特干故城、风光壮美的大漠胡杨景区等,也在不断吸引着观赛人群。游客们在这里得以深度体验当地的美食和文化,丰富了他们的旅途感受和记忆。

来自上海的游客尹波分享了自己的旅行体验。他坦言,旅行的初衷并不仅是观赏比赛,更多地是深度探索和田的美食文化,欣赏约特干故城的风采,并沉浸于古于阗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对他而言,和田不仅是精彩赛事的举办地之一,更是一座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索、了解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赛事开幕式前后5天,约10万人次每日汇聚阿克苏,日均消费额超5000万元。而在闭幕式期间的一周内,和田地区接待游客量更是高达44.38万人次,旅游收益达2.34亿元。对此,和田地区文旅局局长吐送古丽·买托胡提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和田正在探索“体育+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地方体育旅游产业持续注入活力。她说,通过一系列的精品赛事,期待能将和田以及维吾尔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播得更广更远。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责编:蒲裕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从“烂杆村”到4A级景区,咸阳这个村为什么“
  • 2023年暑期江苏文旅消费总额达927亿元
  • 湖北文旅市场复苏提速 暑期旅游接待近1.7亿人
  • 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会在京举办
  • 宣威:推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 第十三届旅博会探究“文旅+音乐”新模式
  • “风景线”上的新动能——天津文旅产业高质量
  • 成都高新区:文旅体融合绘新景
  • 沪藏文旅交融 与其向往不如出发!
  • “暑期文旅消费火热 更大潜力待挖掘
热门排行
  • 1全国已有1152家A级旅游景区暂停开放
  • 2祁连山国家公园惊现6000年前细石器遗存
  • 3国潮+文旅 新青年热衷旅游新玩法
  • 4贺兰山下:美景+美酒 打造葡萄酒新业态
  • 5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调研巴东文化旅游
  • 6防疫下的春运:如何消除这些隐患(2)
  • 7郫都开启春节灯海模式,战旗夜景、川西民俗
  • 8龙南打造民宿集聚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 9非遗文化“活”起来 旅游品牌“火”起来
  • 10上涨13倍!暑期旅游高峰来了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huangchenhao@sccsbbs.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3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