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记者曾在小桥流水与粉墙黛瓦间走过十数年,然而,再次踏上这方土地,依然对她的日新月异感到震撼,也对在这方土地上打拼的人们有了更多新的认知。
10月30日至31日,《浙商》杂志相继走访苏州市浙商商会、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及中翔集团、湃洵集团、斯可馨家居、信达生物等。
据苏州市浙江商会秘书长李海强介绍,目前有超30万名浙商在苏州投资创业,共创办企业超2万家,资产总额超3千亿元,在苏浙商年创产值超千亿元,年上缴税收超百亿元。
“最强地级市”的创新基因
早年间,很大一批走出去的浙商多聚焦商贸领域,而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其科创基因也吸引着同样乐于科研的一批浙商。此行,我们所访的信达生物就是其一。
走访企业展厅时,信达生物政府关系总监庞育萍与我们说起一位淋巴癌患者与他们所研发的信迪利单抗(一种可用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的药物)的故事。
那是一个时年26岁的年轻姑娘,有着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准备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却突患“霍奇金淋巴瘤”,这甚至是她人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她曾经历漫长的化疗,却在康复8个月后复发,这一次的病情愈发来势汹汹,主治医生直言:“可能最多活半年,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劝你继续治疗了。”
然而,贴吧里的一条抱怨帖,却让她意外进入PD-1抑制剂达伯舒(信迪利单抗)临床试验组,经过两个疗程,癌细胞便奇迹般地消失了,她痊愈了。那位姑娘曾在痊愈后的自述里写道:“这三年多来,我第一次特别想吃肉,我已经三年没有胃口吃饭了,现在终于可以像正常女孩子一样大口吃肉了。”
庞育萍也与记者补充了这位姑娘的现状,她现在已经回归幼师岗位,也已结婚生子。
据介绍,如今,这一药物的年治疗费仅需3万余元,是美国同类产品治疗费的1/30,并且已经进入医保,“患者每月自费的金额仅为400-500元左右。”
不知是否年岁渐长,听得这类故事总难免一瞬眼眶发热,这,或许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意义。
在信达生物的展厅里,记者也特别关注到,在药品研发目录的最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民若康国必清”。
“我们企业的新药科学研究机构就叫‘信达国清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信达生物共有员工近6000人,其中超四分之一都是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学历都在硕士及以上,国清院负责人刘勇军是世界顶尖免疫学专家,我们创始人俞德超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发明并成功开发上市三个‘国家I类新药’的中国科学家。”
“做药还是很难的,研发一款新药需要10年左右,其间每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任一环节都可能失败,像是这款药,我们前前后后的研发投入有150亿元。”庞育萍介绍,投入25亿美元研发一款新药,成功率只有3.5%;若想研发一款行业首创(first-in-class)新药,这一数值还要再下降到1.2%——这是传统制药行业现今研发新药的成本。
据了解,信达生物也在杭州临平布局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生产基地,庞育萍介绍,目前,苏州和杭州两地14万升产能已建成运营,还有9万升在建,占全国目前总产能的20%,“待全部建成后,我们将拥有23万升产能,位列国际前十。”
同在苏州,湃洵科技集团董事长李仙林也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其主营美业,研发团队虽不如信达壮大,却亦不容小觑,包括毕业于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博士后,以及来自中科院与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院士,“我们起点还是比较高的。”
湃洵科技集团董事长 李仙林
然而,美业如要打出品牌,产品与营销几乎缺一不可。记者曾走访义乌某化妆品龙头企业,该公司高管坦言“代工之痛”,却并不愿花高价转向做品牌,“不是不想做品牌,我们也有在让一些年轻员工低成本试水,但坦白讲,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平价品牌,要‘出圈’,要让消费者知道、认可,需要巨额的营销费用。”
美业人大都苦此久矣,然而,在与李仙林的对话中,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李仙林谈到,近年间,美容院经营困难者众,“我们就邀请这些美容院合作加盟,甚至不需要重新装修,只需要更换门头和我们的产品。”他坦言,产品销往美容院相对直接面向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本身要求并不高,而更看重效果,“当用户感受到效果好,再购买产品,也自然形成了口碑效应。”
“此外,我们也‘整编’了一支抖音运营团队,保证为每一家进入我们体系的美容院导流500位客户。不只是让他们看到,而是促成500人在这家美容院消费。”李仙林坦言,他们已不再只是卖产品,而是输出一整套解决方案。
从研发、制造、销售,到美容院、形成口碑效应,当这个闭环形成,李仙林看到的是一个良性循环、共赢之局,他也因此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完成前期准备,美容院连锁店和(美容)院线产品在10月已经陆续上线,真正销售‘爆发期’预计在2024年。”
“一碗水饺一碗面”里藏着怎样的营商环境
此行苏州,正快速崛起的相城区也令人眼前一亮,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展示中心,从高铁900秒直达上海,到数字人民币、自动驾驶……我们看到,这方土地上,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里,记者也意外发现浙商企业吉利集团的曹操出行全国总部亦落地于此。
以上,一方招商的成绩可见一斑。然而,闲谈间,苏州相城区商务局局长姚娟却特别聊起他们新近招入的喜家德全球总部。
这是一家来自黑龙江鹤岗的餐饮企业,也是东北水饺的代表企业。同行的东北同事听及此几乎眼前一亮,“这是我们东北最好吃的水饺。”
从无人驾驶到区块链,在这片从前伍子胥相土尝水的土地上,招引了无数高科技企业的招商人员何以特别提起一个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餐饮项目?这让记者想起三年前访相城区高铁新城城市合伙人徐玉麟时,他曾说起的一碗面的故事。
彼时,规划里的高铁新城正快速落地,环秀湖畔写字楼日渐崛起,这方土地的人气越来越旺。时任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苏学庆却总觉得,这里缺了一家苏州特色的面馆。一碗晨间热气腾腾的苏面太能熨帖脾胃、人心,苏学庆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最终高铁新城招商的两家面馆之一——裕兴记,便是徐玉麟与苏学庆亲自实地走访,品了、尝了,肯定了口味才最终落地的。
走在时代的前沿,却不忘舌尖上的“小确幸”,这大抵就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了。
一位在苏耕耘数十年的浙商也特别点赞了这方土地的营商环境,他表示:“苏州最吸引我的地方,一来是文化相近,二来就是营商环境。”
他说起房地产暴雷潮里他所关注到的苏州房地产业,“当时,苏州也有暴雷楼盘,但相关部门从未采取过激行为,也几乎没有听到过银行抽贷的说法。有时,我们看很多企业确实做得很不好,出现问题,给相关部门带来许多损失和麻烦,但相关部门仍然还是主动担当,为企业、施工单位纾困,解决问题。”
“让我说苏州营商环境具体好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但看到这些身边的故事、案例,总还是很感动、很安心的。”这位浙商说。
总编手记
苏州印象
《浙商》杂志总编辑 冯永明
2023年10月的最后两天,相继走访苏州市浙商商会、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及中翔集团、湃洵集团、斯可馨家居、信达生物等。
“凝聚浙商精英 共创浙商传奇”是苏州市浙江商会的宗旨,一群热情的浙商企业在苏州扎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来自诸暨的中翔集团创始人,更是在相城区创业30年,见证了水乡泽国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的所有历程。
我对当地浙商有一个较深的印象,即,热爱这片土地。无论是从事商贸还是实业制造、抑或生物科技,都把这里当成创业的热土,对投资营商环境给予了肯定。
作为中国外资先行的地方,苏州外资比例较高,超过了民营资本。眼下,外资却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这也给许多配套的链上的民营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如同困难的反面就是机遇一样,有不少浙商因此看到了机会,试图抢占腾出的发展空间。
22年前,相城区设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此“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实是一块“沟通南北 联动东西”的宝地。我在与相城区委主要领导的接触中,许多细节显示其“亲商爱商护商敬商”,带给浙商舒适感。
相城在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等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浙商企业吉利集团曹操总部即落于此。
这或许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相城在苏州双中心打造中担纲重任,其区内苏州北站成为联通长三角的枢纽。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却是杭州未来的三大中心之一,杭州西站成为新的城市纽带。两车站都属于四代车站,在产城融合的功能上更加集聚;科创是两城的标签,高质量是两城的底色,营商环境优良是两城的共性,面向未来是两城的使命。
想来,城市的竞合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城市竞合对于区域融合、大国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而企业家特别浙商是其中重要的纽带,是资源协同、技术融通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合与和”的实践者。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 李艳霄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院长(之一)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