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通过引进、嫁接,169化工等老牌军工企业脱胎换骨,再焕生机,产值效益成倍增长。处于国际制造业前端的三一集团重返故乡,占地1300亩,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三一涟源工业园再次成为涟源工业的龙头。国产水泥、华润电力特大项目纷纷落户。涟源工业结构,跃上层楼,实现了重新“洗牌”。涟源逐步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的蜕变,被评为中南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县市。
带头恪守契约精神
2023年2月15日,涟源召开“四个双倍增”“十大攻坚行动”暨“转作风、优环境、助攻坚”工作动员大会。
经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涟源的政府官员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理清旧账才能“越管越明白”。各级各部门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用真情换真心、用汗水破难题、用实干促发展。
盘活涟水明珠小区便是其中典型。顺鑫钢铁厂关停后,旧址红旗路1号于2011年启动面积高达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因投资人资金断裂等原因导致楼盘烂尾多年,成为涟源城区的一块“伤疤”。
“在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头等大事面前,再大的问题也必须解决,因为它涉及民心、城市形象、营商环境等等诸多重要问题。”面对历史遗留的“烫手山芋”,涟源市委书记刘杰、市长邓伟谋高频次调度,高位推动招商重启工作。2020年到2022年期间,来自市直部门的多名干部奔波广东、江西、长沙、娄底等地招商引资,最终引来娄底麒瑞置业有限公司。驻点帮扶、清算资产、帮助企业去库存、为居民开通公交车……一系列举措保障着项目建设进行,此举不仅令老百姓满意,企业也同样深受感动。
政府带头恪守契约精神,涟源也给出了最大诚意。2022年6月22日,在涟源减负办成员单位涟源市科工局的见证下,一笔43.48万元的款项通过中国工商银行转入涟源市家利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来,2017年,该企业与当地商务局签订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和村级服务站点建设项目,43.48万元属质保尾款。接到企业反映后,涟源减负办立即介入,成功清算。
政府帮扶不遗余力。2022年,涟源相继启动“纾困增效”、万名干部联万企“送解优”行动,共计排查企业10大类2186个困难和问题,已解决问题2142个。2023年1月18日,湖南2022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名单公布,涟源上榜,多项工作受到表扬激励。
一个地方,想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必然离不开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赓续接力,把“旧账”理好,本来就是了不起的政绩。
《涟源传》最新热评:
涟源好印象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江飞:
“到一个地区投资兴业,企业家最怕的是什么?莫过于新官不理旧事!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好不好、企业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取决于当地政府政策的连续性。”这句话真的说到我们企业老板的心底了。我是一个在涟源本地经营了26年多的小微企业,二十六年多来,见证了涟源的种种变迁,对涟源营商环境的逐步向好还是深有感触的,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举措,让广大企业家有目共睹,也预示着政府的站位从权力型逐步向服务型本位的回归,这个转变如果没有一个有远见而不急功近利、有情怀而不意气用事的领导班子是难以做到的。
娄底市委常委、副市长谢学龙:
说实话,跟尊敬的阳老书记一起被写进《涟源传》,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
我们一起为之奋斗,共同奔波,书写出无愧的历史!
在涟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作为决策者、实践者、见证者之一,产业“从地下到地上、从夕阳到朝阳、从黑色到绿色”转型,落后小煤矿关闭淘汰、重污染企业关停转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壮大,回想起来,目标路径还是正确的,虽有遗憾,但无悔!
娄底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小辉表示,《民营经济特稿·涟源传》题材选得好,而且又符合主旋律,还原了历史,比较客观真实。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了涟商义利相济、精诚互助、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
民营经济特稿:涟源传反响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李兵 刘玉先 长沙报道
“涟商注重实干而又目光远大,埋头苦干又富有理想情怀,放手发展,放胆大干,所以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商业传奇!”“弘扬涟商精神,凝聚涟商力量,共同推进高质量涟源建设。”
自4月27日,红网时刻推出专题报道《民营经济特稿:涟源传》以来,民营经济再度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贸研究院院李琳表示,系列报道刻画了涟源人不战而商、富而济民的特质、气节和家国情怀。
“在竹木商道的基础上,涟源人走出了一个个商界的名人。他们的成功背后是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更是熔铸着家国情怀的商界传奇。”湖南省数字经济促进会会长黄辉表示,读完《民营经济·涟源传》报道,深深感受到了湘中小城涟源人的无畏精神和家国情怀。从走出大山,到走向大世界,涟源人民始终抱着一个使命感和目标意识,将自己的经商办企的心态升华成了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不仅为自己创造了价值,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这种精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基石。”黄辉表示。
策划:周逸峰
视觉:杨抒怀
本期主笔:杨艳
摄影:陈杰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