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如何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加速民营经济塑造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每一名县(区)委书记必须深研的时代课题,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
以公平之心破隐性壁垒,为民营经济解绑释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驶入发展壮大快车道,实现了从弱到强、从点到面的华丽转变,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多次出台政策规定,明确指出要为民营经济提供平等发展机遇,消除区别对待。但在实际运行环节,部分地区依然存在重国有、轻民营倾向,一边是政策红利集中靶向释放给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边是民营经济“嗷嗷待哺”,亟待政策支持。我们要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就要摘掉对民营企业“有色眼镜”,不惟“国”姓,把“公平”贯穿始终,消除各种准入门槛、行业壁垒,为民营经济提供“平等入场券”,提升民营经济“话语权”,增强民营企业家“成就感”,才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释放更大发展潜能。
以服务之心优营商环境,助民营经济无忧发展。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营商环境改革风潮,全面加快“放管服”实施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营商环境愈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民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当前我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围墙外的事”。要加速转变服务理念,主动靠前服务,持续在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诚信践诺环境上加力推进,完善政企正负清单,加大政策集成投放,推动惠企减负、融资畅通、要素保障落地落实,当好企业坚实可靠的“娘家人”,有求必应的“知心人”,合法权益的“守护人”。
以发展之心抓全局统筹,促民营经济提质增量。民营经济体量大、覆盖领域广,截至2022年底,全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过50%。要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就要站在全局,统筹好城区、乡村两大阵地,均衡好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西瓜”“芝麻”一起抓。一方面要“拔高强质”。我们要把民营经济纳入地区高质量发展蓝图中,高标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梯度发展优质中小企业,深层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专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政策支持力度,以“链主”民营企业为切口,带动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提档升级,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筑基扩容”。中小微民营企业对吸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推动乡村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把视线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全面整合废弃院落、厂房、村头荒地等乡村闲置资源建设创业车间,为民营经济在乡村充分发展提供载体,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能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全面拓宽民营经济发展内涵。(作者:朱中华,系山东省菏泽市政协副主席、定陶区委书记 )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