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建筑遗产是城市共同体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更新型行动”所必须面对的城市更新主体,加强其传承保护的使命尤为重要。9月16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开幕仪式在成都举行。分论坛“西南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评估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在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建院”)举行,该活动是川建院70周年院庆学术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等知名专家参加座谈会。
据悉,在全国行业发展格局中,西南五省市及自治区具优势的是建筑作品的地域性,按照风土建筑谱系的划分标准,西南地域建筑属于同一体系,将本次座谈会的主题设定为“西南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评估”,旨在通过与全国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促进西南独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努力做到“整旧如故,与古为新”。
研讨交流环节,多位专家从遗产保护与活化、建筑实践与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发言,西南五家省级建筑设计企业设计总师围绕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建筑遗产实践进行分享。
单霁翔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六个要素,一是过去文物保护强调的是文化要素,从泰山开始,自然要素被纳入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内,这也需要注重环境整体设计;二是过去文物保护强调对物质要素的保护,如今还要保护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要素;三是除了保护寺庙、宫殿等文物之外,现在还要加强对人居环境的保护,比如乡土建筑、传统民居以及工业遗产等寄托了人民记忆的场所;四是文化遗产保护不应该设限,应该包括近代直至20世纪、21世纪的遗产保护;五是文化遗产保护还包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六是文物保护往往是静态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活态的,不仅关注单体建筑、古建筑群,还要关注人商贸往来的交流廊道,比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一些线性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川建院、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联合主办。座谈会聚焦西南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现状,通过西南五家省级建筑设计企业的案例分享和院士、大师的交流对谈,共同探讨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有效方案,推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川建院近年在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活化、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守护等方面开展许多探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园、邛窑遗址等此类项目的设计重点在于保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关注持续发展,保留建筑原真信息,植入新的实用功能,从沉浸体验、情感互通、场景营造等多维度实现遗址演绎与活化,连接过去与未来。在色达洛若镇游客中心项目中,提取格萨尔建筑文化中典型代表色尔坝藏寨的元素,通过台地塑造模拟出山地地形,塑造本土特色建筑,与河与山等自然环境充分契合,采用垒石工艺体现地域特色的精神守护。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