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中国故事 > 企业故事 >

盘活老建筑 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10-06 |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小字号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如何更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考验。安徽、沈阳、上海等地通过盘活工业老建筑,既满足民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唤醒遗存 “工业老城”向新生

安徽蚌埠,曾经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因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城市发展的重要产物,蚌埠市一个个城市老工业遗存资源正“蝶变”为创意无限的文化场馆、时尚街区,以一种新的方式伴随着城市更新、文化延续。

蚌山区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其所在的宝兴面粉厂曾在蚌埠历史中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蚌埠市通过对老建筑的再利用,在尊重宝兴面粉厂工业遗址原有的外貌风格、空间布局、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座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同时带动周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这座从工业遗存里“长”出来的图书馆,见证了蚌埠90多年来的工业变迁史,是蚌埠工业文化的一张名片。

宝兴面粉厂的成功“唤醒”,为该市工业遗址的改造积累了经验。当前,围绕“工业+旅游”融合思路,蚌埠市提出把工业旅游发展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相结合,开发工业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将旅游商品制造与工业设计结合,推动工业旅游企业产品创新及产品附加值提升。

通过组织各县区全面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和认定工作,蚌埠市已统计出6处重点工业遗产,计划总投资6.255亿元进行保护利用。包括蚌埠米厂、蚌埠柴油机厂等工业遗存招商项目,已成为蚌埠招商推介活动的重点项目。未来,一条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将在这里被打造,全面盘活现有城市工业遗存资源。

古今对话 老建筑“活起来”

上海有“两面”,一面是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一面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为这座城市添光添彩。

其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便是这样的存在,这座千年古镇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淀山湖畔。站在朱家角古镇放生桥上向周围眺望,一座钢结构的玻璃房被6个圆柱体建筑物高高托起,成为这个古镇小城的制高点。今年,在这座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里,一家花园咖啡馆诞生了。

这家咖啡馆名为一尺花园(筒仓店),室内面积700平方米,建筑下方的储粮筒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曾是原国家第二粮库、青浦第二碾米厂、朱家角粮食管理所的所在地。2022年,一尺花园的股东中邦置业集团购入该物业,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修缮,使得这栋废弃数十年的老粮仓焕发新生,重新向世人讲述“活着的历史”。

民国期间,朱家角米业鼎盛,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这个水乡古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1954年4月,国家在朱家角井亭港市附近,建立了可以容纳2400万公斤粮食的苏式粮仓。70年来,这座粮仓见证了江南粮油业从传统到现代、生活资源从匮乏到富足的时代变迁。

现在,来到一尺花园朱家角(筒仓店),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它过去的身份,这里保留了原来的6个储粮筒的基础造型,又加入了许多现代工业化的设计。所有的空间规划与内部设计都围绕着建筑原来的形状展开。在咖啡馆里随处可见保留着的粮仓遗迹,如今这些历史“隐藏功能”被完整保留下来,重现那段充满干劲和生机的历史,不仅留住了这座历史建筑的风韵和筋骨,更成为现代人追溯历史的“活标本”。

活化利用 打造城市新地标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沈阳是一座“硬汉”般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如今这位“硬汉”却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一块写着“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黄铜色招牌引人注意。招牌背后,是充满欢声笑语的红梅文创园。

红梅文创园里最值得一提的是1号楼“原料库”。1号楼“原料库”始建于1939年,是一座以六连跨红瓦屋顶为特色的单层红砖建筑。由于破损严重,考虑成本、工期等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当地确定了“原砖编号”“落架还建”的保护手法,最终改造为可容纳千人的多功能大厅“LiveHouse”,成为沈阳地区最具活力的音乐空间之一。

被“复活”的老厂房不止红梅文创园一处。作为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铁西区曾聚集了一批“大国重器”,年轻的工人们曾在这里挥洒汗水、书写青春,创造出如第一台机床、第一台起重机、第一台变压器、第一枚国徽的制造等新中国160个工业第一。这些“第一”不仅凝聚着厚重的工业财富,也承载着光辉的城市记忆。经过近20年的“东搬西建”,铁西区老城区已完成产业格局重塑,为转型发展释放空间。

2021年沈阳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围绕《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方案》,铁西区全面启动工业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城市更新,以“整体保护、积极创造、全面复兴”为指导思想,以工业博物馆片区为核心,结合周边劳动公园、工人村、兴华商圈等重点更新项目,构建老铁西的文化记忆、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形成铁西老城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风貌。

工业遗存的“脱胎换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城市更新和文脉传承的一种新途径。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责编:网宣黄怡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 经济日报: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 让民营经济更有力量
  • 上饶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上半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58.8%
  • 经济观澜|让民营经济消除顾虑、大胆发展
  • 福建省民政厅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
  • 2023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在沪举办 共议“一带
  • 民企500强有大体量更要高质量
  • 从500强榜单看民营经济韧劲活力
热门排行
  • 12023中国混凝土展聚焦行业热点 引领建筑新
  • 22023年济南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
  • 3234项建设工程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 4对建筑业企业实施减税降费
  • 5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太原市公开征集第二批绿
  • 6卓越地产坚持创新,为更多业主打造高品质人
  • 7房地产投资处于低位运行 将逐步回到合理水
  • 8住建部: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
  • 9重庆轨道24号线一期工程项目6月进入主体施
  • 10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活”了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