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北京中轴线南段西侧,先农坛耤田内,金色的谷穗压弯了腰,微风轻抚谷浪,仿佛音符在耳边跳跃,吟唱着延绵600余年的动人旋律。国庆假期,坐落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热度不减,一处处经过精心修缮的文物古建亮相,昔日的礼仪场所变成了市民纷纷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先农坛里识五谷,一亩三分阅古今。”先农坛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也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耤田是这里最重要的历史文物景观。谷雨,种下一片新绿;秋分,收割第一镰新谷;立冬,粮食收获入仓……自2019年这片古代帝王耕种过的“一亩三分地”恢复以来,每年二十四个节气,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农忙图”在这里上演。
“这就是‘粟’,也叫谷子,它在古时候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的……”昨天(5日),8岁的贾昊晨站在耤田旁,主动给母亲当起小讲解员。“今天看到复原的古代皇家农田,感觉很震撼。”贾昊晨的母亲高志洁说,孩子对历史特别感兴趣,这次先农坛之行就是孩子自己做的攻略,“从室外的明清耤田遗址,到殿宇内的古建历史文化展览,处处都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
漫步在先农坛内,观众感受着每一处古建筑带来的惊喜。太岁殿内,古建馆的“镇馆之宝”——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下方新添了照明灯,观众一抬头,就能清晰地看见高悬的藻井壁上满雕琼苑天宫,云纹缭绕,最上方的星象图中,1400颗星闪着金色微光。神厨建筑群内的宰牲亭今年夏天首次与观众见面,其独特的重檐悬山顶结构,被古建专家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高一学生车佳霖和父亲一起来参观,她说:“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知识我之前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来到先农坛,感觉历史变得可以触摸,知识变得更加立体了。”
先农坛里,还有更多区域静待揭秘。神仓建筑群已经完成修缮,正在实施配套展示开放工程,与世隔绝200多年的“天下第一仓”将显露真容。庆成宫也完成了对建筑本体的修缮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新铺设的祭祀道路即将亮相,串联先农门、东天门以及先农坛内坛区域,更加清晰展示出明清帝王在先农坛内的活动路线。
“未来三到五年,完整的先农坛古建筑群将会向公众开放。这里将会是一个园林式的博物馆,既有历史文化的展示空间,也有公众的休闲空间。”古建馆馆长薛俭透露,届时,先农坛的开放面积将由现在的7万平方米扩大至30多万平方米,“博物馆应是古今对话的场所,把古人的智慧翻译给现在的人。我们希望,尘封于历史的古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