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中国故事 > 企业故事 >

南京出台导则推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2024-03-05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后如何应用在各类工程上呢?近日,由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应用技术导则》正式发布实施,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参照,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践行。目前,南京建成投用的江北九峰山建筑资源中心和六合区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新增装修垃圾处置能力60万吨/年。

该《导则》主要聚焦于拆建垃圾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主要适用于建筑、市政、公路、水务和园林等工程中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应用,分别梳理了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再生砖和路用再生混合料5大类资源化再生产品,进一步明确再生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主要应用范围,规范质量检验和施工验收要求,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如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分级?《导则》在国标再生粗、细骨料分级体系上,结合废弃砖混和装修垃圾的品质,为多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出合理的评价,更有利于实现再生骨料的梯级利用。

各类再生品应该怎么用?《导则》显示,再生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工程中梁、板、柱、剪力墙、临时性工程的桩以及非承重墙体、围墙、基础砖胎膜等部位;再生砂浆适用于市政排水沟、检查井、电缆沟、挡土墙、护坡及其他交通设施等的砌筑和抹灰,常用强度等级不超过M15;再生砖的品类很多,主要适用于非承重墙体、围墙、基础砖胎膜、管井、管沟、电缆沟、侧石砌体,检查井、管沟、电缆沟、人行道、自行车道、景观道路(绿道)、停车场、广场等铺装,绿化小区、绿化护坡的围护等部位。

针对再生路用混合料的使用,《导则》指出,水泥稳定类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基层、底基层和台背回填,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底基层和台背回填,级配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底基层、垫层和台背回填,未筛分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垫层、路基填筑和台背回填。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南京将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刘霞)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责编:网宣黄怡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 经济日报: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 让民营经济更有力量
  • 上饶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上半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58.8%
  • 经济观澜|让民营经济消除顾虑、大胆发展
  • 福建省民政厅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
  • 2023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在沪举办 共议“一带
  • 民企500强有大体量更要高质量
  • 从500强榜单看民营经济韧劲活力
热门排行
  • 12023中国混凝土展聚焦行业热点 引领建筑新
  • 22023年济南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
  • 3234项建设工程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 4对建筑业企业实施减税降费
  • 5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太原市公开征集第二批绿
  • 6卓越地产坚持创新,为更多业主打造高品质人
  • 7房地产投资处于低位运行 将逐步回到合理水
  • 8住建部: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
  • 9重庆轨道24号线一期工程项目6月进入主体施
  • 10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活”了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