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园会将于4月26日正式开幕,作为此次大会的核心建筑之一,成都国际友谊馆屋顶的圆形孔洞,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惊喜。
日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A2建筑工作室主任、成都国际友谊馆设计师高锐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圆形孔洞是一个天井,可为建筑内部引来更多自然风。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园城市理念,设计之初便考虑成都国际友谊馆与周边地形环境的融合,同时也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天井设计既是窗口,也是风口
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成都国际友谊馆整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对于进入园区的市民游客来说,第一眼看到成都国际友谊馆时,其风格就像一个窑洞建筑的延伸,屋顶与山体融为一体,建筑内部还能呈现山体、绿植等,屋顶中部的圆形天井格外显眼。
“天井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给建筑内部带来更多的自然风,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远眺的窗口。”据设计师高锐介绍,当时接到任务后,他便与同事一起到现场充分了解地形地貌,“有山有水,刚好结合‘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在这里再现古蜀生活。”
成都国际友谊馆总体定位为“建筑即是公园”。沿着预览路径在山坡之间穿行,林地与建筑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感。流畅的曲面出檐下,使得天井形成一扇巨大的窗,透过窗口,向北可以望见建筑背后的山间花林,向南可以看见绛溪河蜿蜒而行。
是窗口,更是风口。高锐告诉记者,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也让人能感受到自然风,在经过对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后,背山、面水的地形,以及建筑中部的天井,可以让整个建筑更加通透。“日间水陆风由水面吹向建筑,更凉爽,夜间也可将场地内高温及时带走。”
“为了减少夏季室内热的情况,我们在研究遮阳的同时,利用精确的数字化手段对建筑出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确定出檐在超过4.5米时,对热的减少效力趋于平稳。”高锐说,这一项研究对整个建筑的出檐进行了确定,并能有效降低夏季室内阳光照射,从而降低温度。
最大程度还原川西民居建筑特色
除了建筑屋面的两大巧思,在建筑内部,为最大程度地与自然相融,设计中结合川西林盘和川西民居的风格,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内部空间分成一个个高低不同的小“院子”,每个“院子”又有开放的露台,将透风、透光、可进入等特性凸显,打造极具层次感的韧性空间。
此外,秉持着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建筑打造了塑造场地雨水生态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植草沟、暗沟+雨水花园+湖泊型的绿色生态型雨水排放消纳处理系统,优先将部分雨水留在场地内,形成自然优美的水环境景观,并且还提高了项目的防涝能力。
成都国际友谊馆除了对“绿色”的考虑,四川特色也贯穿其中。
“整个建筑多用竹、木,这是川西民居的特点,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彻上明造’这种建筑手法的应用,让建筑内部得以最大程度还原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高锐告诉记者,“彻上明造”是传统川西建筑中,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的一种建筑手法,这样可以让市民游客直面传统建筑之美。(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