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处处弥漫着生机与活力。市民和游客穿梭在街区的各个角落,或驻足欣赏精美的建筑,或拍照留念,或品味美食,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哈尔滨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闻名遐迩。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西方巴洛克建筑特点的建筑形式,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街区地处松花江畔,历史上曾是一个渔民聚居的小渔村。1890年,山东省德平县人傅宝善、傅宝山兄弟来到这里开设了大车店和小药铺,由此,这里被称为傅家店,后改为傅家甸。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并将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于1898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当时,傅家甸(现道外区)处于中东铁路附属地以外,是中国居民的集居地。随着大量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百姓“闯关东”来到傅家甸投亲靠友,许多富商也纷纷来此合伙投资、开办店铺,20世纪初,傅家甸已显现出商业中心迹象。
“老道外”的民族工商业者在逐步发达后,选择在“老道外”腹地置地盖房, 效仿道里、南岗的外国人,选择富于装饰的“巴洛克”风格来建设“小洋楼”。同时,他们在其中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思与手法,创造出富有鲜明特点、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由此,“老道外”街区逐渐形成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
“巴洛克”建筑风格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雕刻细腻,并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公认为欧洲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中华巴洛克”,就是中国化了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的临街立面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运用“巴洛克”装饰手法,但细部纹饰的雕花图案则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元素,临街立面背后的空间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中西合璧的艺术集汇,气派、简洁而典雅,在平静中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气息。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同发街—升平街—地灵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总占地面积47.23万平方米。街区内共有文保单位1栋,不可移动文物40处,历史建筑61处;院落105个,涵盖四合院、三合院,以及两进、多进等院落形式,是目前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不单是建筑艺术的殿堂,还集合了丰富的餐饮、商业和民俗文化体验,成为人们感受哈尔滨历史韵味和人文风情的理想之地。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民俗表演等,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街区上的南二道街,作为百年老字号美食一条街,汇聚了张包铺、哈勒滨饭庄、北三酒馆、厚德居、宴宾楼、老仁义等众多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的餐馆和小吃摊。这些餐馆传承着古老的烹饪技艺和秘方,为游客带来正宗、地道的哈尔滨美食。
2023年11月,街区被评定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今,街区已成为哈尔滨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游客来“尔滨”必打卡目的地。2023~2024年冰雪季期间,街区累计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同比增长148%、占比达80%,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春节过后,每日仍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到访参观。“街区建筑有种历史的厚重感,十分独特,我非常喜欢这里。”一名上海游客啧啧称赞。
作为街区运营方的龙采科技集团,为丰富游客的游玩文化体验,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优化街区业态、升级改造商业氛围,老街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引进德云社、红门御宴、缘泓影城、哈尔滨城源历史博物馆、巴洛克酒店、赛德斯酒店、威虎山下铁锅炖、老默的江湖等品牌商户110家。
“目前,龙采科技集团开始运用AI智能视频分析、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正在设计中华巴洛克智慧管理系统,可实时获取客流、商业、物联网数据,对街区人、楼、业、游等实现全面感知,对街区进行可视化管理,基于智慧街区流控的管理需求,实现街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龙采科技集团董事长杨春波介绍,未来,龙采科技集团将深度挖掘街区弥足珍贵的开埠文化、闯商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拓展人文空间打造“新”消费场景,不断提高游客游玩“新”体验,树立智慧文旅体验“新”标杆,全方位推进历史老街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中华巴洛克艺术殿堂。(刘艳)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