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持续净化建筑市场环境,特别是在建筑市场行为执法方面,全力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从“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提升注册执业人员履职意识”“落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三方面入手,构建施工现场运行顺畅的施工总承包管理体系,为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聚焦问题根源,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办法实施后,对违法发包行为的表现形式予以了明确界定,严厉打击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行业共识和社会意识逐步形成。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通过对办法的认真学习,从执法角度明确了对于建设单位肢解发包的违法行为,统一了工作标准,有效加大对于建设单位违法发包行为的打击力度。
深挖根源,提升注册执业人员履职意识。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从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和完善监管体系两方面同时发力,从源头治理注册执业人员“挂证”行为。将打击“证书挂靠”纳入日常监管工作,增强监管针对性,在对“挂证”个人和“用证”企业进行常规处罚后,深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使用个人“虚假注册”的证书申请建筑企业资质或参与工程投标的行为。封堵管理漏洞,补齐管理短板,构建“挂证”与资质申报环节中弄虚作假两类违法行为的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达到增加市场主体违法成本、提升市场主体法律和规则意识的工作目标,形成了“个人违法行业禁入,企业违法危及生存”的震慑效应。
多元治理,落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办法实施以来,北京市建筑市场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减少,但是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四类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为从根源上铲除上述违法行为,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体系重构、多元治理”为理念,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行为查处的若干措施》。针对四类违法行为,重构内部监管和处罚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闭环。一是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质量投诉、合同纠纷、欠薪上访且影响恶劣的工程,列为四类严查项目。针对四类项目,按照一定周期,实施全覆盖的穿透式执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快处。二是对存在四类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市场主体,实施“四个一律”的监管措施。即:一律启动企业资质核查和安全生产条件核查;一律依法追究参建单位相关人员责任;一律实施信用惩戒;一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四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引入多元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实现社会共治格局。一是鼓励社会公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来信来访等方式举报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对举报信息涉及的市场主体实施全覆盖建筑市场执法检查。二是与检察院、法院、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丰富违法违规线索来源,利用前期工作成果,加快证据链形成速度,提升行政执法效率。三是与税务、审计部门联动,获取存在四类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资金流向,破解建筑市场执法“取证难”的痼疾。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