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持续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保护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惠州市于2022年3月出台了《惠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补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全市历史建筑维护和修缮标准,明确市县两级财政对历史建筑修缮补助标准,解决历史建筑修缮面临的问题。
聚焦维护修缮 助力有效利用
《办法》聚焦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平衡兼顾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有力支撑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延续了其历史价值,更通过功能改善和环境提升,适度满足了居民现代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有效利用。
《办法》的出台不仅回应了市民对惠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满足了居民改善老建筑的需求,更是提高了保护责任人维护修缮历史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识到维护修缮对历史建筑的重要性,用政策和资金激励保护责任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中。《办法》出台以来,惠州市已对百余处历史建筑实施维护修缮。同时,结合本土历史建筑特征,惠州市制定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为保护责任人修缮提供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步骤和技术参考。
延续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记忆
惠州市历史建筑众多,是除了不可移动文物外最需要修缮的保护类建筑。全市已公布的历史建筑中,主要为清晚期及民国建筑,大部分为传统民居,且多数仍有居民居住。此外还有部分乡村祠堂类历史建筑,规模较大、工艺精湛,具有较好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办法》从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补助政策入手,将维护修缮分为轻微修缮和非轻微修缮两种类别,明确了两类历史建筑的修缮补助资金标准。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加固历史建筑结构等措施,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精准施策和精细管理的思路,持续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办法》出台后,惠州市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近两年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先后修缮金带街、水东街、淡水老城和北门直街等街区,通过增加消防设施、管线入地、修缮沿街立面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风貌。
政府积极引导 居民主动参与
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政府、社会、产权人三方的共同作用,政府是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核心,社会参与是必要因素,产权人是保障。《办法》明确,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修缮前可向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申请维护修缮补助。《办法》出台的补助政策在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广大历史建筑权属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申报和保护,实现了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质的转变。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恢复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保护修缮好历史建筑,是对惠州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塑造和提升,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王磊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李宏志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技术总监、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刘兴玲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乡建设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城乡规划工程师)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