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直中绳”是书本中学到的质朴淡雅的古人智慧,在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余上村江氏祖屋中,余上村村民江青景正炉火纯青地运用着这样的技法,似乎在以这样的方式向着年迈的祖屋致敬。
“我们的祖屋历史悠久,修复意义重大,只要我还能做,我就要努力把它修好。”70多岁的江青景老师傅拿着米尺和墨线,正细致地测量着木板的尺寸,即便这些技术他早已烂熟于心,但他的视线始终牢牢地追踪着木板上记号笔的运动轨迹,不能有一丝放松。
近年来,福建泰宁县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大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全县乡村兴起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热潮。
“古建筑修复是个细活,往往比建新房子更难,所有修缮工序必须使用传统工艺,像是卯榫结构要求严丝合缝,一座老房子的修复工期至少要半年以上。”一同参与修缮的老师傅江继尧介绍道。
泰宁县开善乡余上村江氏祖屋古建筑始建于宋末明初,距今有近700年历史。像这样的古建筑存有7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曾经居住着100余户江氏村民。
“看到老屋破败心里很是着急,对大家来说,老屋承载了家族记忆的寄托。以前苦于资金有限,很多祖屋没能好好修缮。现在有了好政策,对我们修缮有给一定补助,有了补助,大家修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我们的修缮质量也做的越来越好。”余上村村书记江道明说。
2021年以来,余上村开始积极修复古建筑。截至目前,余上已完成历史古建筑修缮5栋。为进一步实现古建筑活化利用,余上村积极深挖红色文化,依托已修复的历史古建筑,谋划打造红色教育主题展馆和传统文化展馆。
为保护好古建筑,留住历史文化,泰宁县开善乡积极做好传统古建筑的修缮和申报工作,同时鼓励村民积极自筹,截至目前,累计自筹资金达235余万元及获得上级补助32万元用于历史古建筑的修缮。
“修缮过程中,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遵循老工艺,最大程度恢复古建筑原始风貌。”经常参与乡镇古建筑修缮指导工作的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古建筑不单是一座建筑,更是见证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一结构均承载着人文历史,彰显着古人的智慧。积极开展古建筑修缮保护,开善乡不是特例,而是泰宁众多乡镇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泰宁以申名为契机,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方面,实施“一栋一策”,积极探索采取相互租赁、共生院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修缮,实现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乡村历史古建筑加强修缮维护,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让众多古老建筑焕发新生,为传承地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当地城乡发展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胡宇昊)
江西冠之航建设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