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河南)
众所周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源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了。但是,我们却需要向圣贤者学习,不能让自己随波逐流,不能甘愿让社会的大染缸把我们染黑。做人必须清清白白,不能不明不白地苟且偷生。
古代圣贤们,之所以用宽以待人的至理名言来激励子孙后代,是因为他们心胸宽广,而且拥有海纳百川,目光高远的思想境界。他们要求人们不要把犯了一点小错的人一棍子打死,要给人改过的机会。因此,宋代的戴复古在其《寄兴》中则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更不要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古代圣贤的智慧,始终在激励子孙后代要学会宽以待人和包容。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包容,相互爱护,才能和谐相处。而且,这是做人之道,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子孙后代不懂得包容和怎样做人。
但是,我们更应该坚守孔子的儒家传统美德,那就是孔子《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中所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做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他人。
由此可见,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要有来有往,平等相待。不能只知索取,铁公鸡一毛不拔,有舍才有得。只有懂得舍得里的人生辩证哲学,才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绝不自欺欺人。人与人之间,会产生摩擦与隔阂,有时甚至会产生激烈冲突与严重矛盾。但是,每个人一定要懂得事后自我反思,不要总是习惯于把屎盆子扣到别人头上,让别人受委屈,让别人替某些有背景和权力保护伞的人背黑锅。
人这一辈子,要用善念修正道,善德需善举的人生理念塑造自己做人的人品;人这一辈子,要用要求别人对自己好的心态去善待他人。只有彼此心心相印,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遇到人为的拦路虎;只有彼此患难与共,才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并形成勠力同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远见卓识。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不会没有推心置腹的挚友;人这一辈子,不能什么事只想着自己,不顾别人死活。只有相互帮衬,我们才不会变成孤家寡人;只有你来我往,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架起的桥梁才能让我们四通八达。所以,我们要读圣贤书,积极争当明白事理的人,绝不放着明白装糊涂。
人们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这一辈子,必须给子孙后代积德行善。只有多做一些积德行善的好事,才能问心无愧地给子孙后代留个好名声。人这一辈子,必须争当好人,多做善事,绝不无恶不作;人这一辈子,既不能不知天高地厚,又不能让自己狂妄至极。如果自己认为是老大中的老大,那就是在自掘坟墓。
人不能自作聪明,总以为自己做的那些卑鄙龌龊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因为,我们的祖宗早就料事如神。他们告诫我们子孙后代,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事都是藏不住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是唯一正确的人间正道。人非圣贤,不是任何人为非作歹的遮羞布。不遵纪守法,必然会受到依法严惩。只有自觉给自己默念紧箍咒,才不会让自己肆意践踏法律权威。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