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岁学挑水的往事
郭喜林(河南)
由于从新乡回老家太行山生活仅有1岁多,对城市是个什么样毫无印象。而且,因为在新乡保姆没看好我致使右手严重烧伤。但是,在老家那样的艰苦环境里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积极与艰苦生活抗争,力所能及为父母分忧。
因为交不起1块多钱的教材费,8岁还没有上小学。因此,在家里不甘寂寞,更不愿意在家里吃闲饭。于是,想着法儿把挑水的担針钩缩短,挑着两个水桶到村下面西漏底水井挑水。为了不让打水时把水桶和饭盒掉到井里,在家里带了一些麻绳,就能把桶牉与担針钩牢固地绑在一起,也不怕把饭盒掉进井里。
由于没那么大的力气,用水桶在井里打水只能打上半桶水来,然后再用饭盒往桶里加水。但是,由于没有挑过水,不知道如何挑着水上北边的几十个台阶。而且,台阶是“7”字拐,下面的台阶比较平坦,挑着水能上去。再往上走的几十个台阶比较陡峭,只好放下扁担,一桶一桶往上提,上一个台阶休息一会,把水桶提到比较平坦的路上之后再挑着走。
而且,挑着两桶水一路上坡,的确感到很吃力。于是,走不多远就得把水桶放在地上休息一会。在路上休息了两次,终于把水挑到了家。而且,是用饭盒把水从桶里舀到了大水缸里。
再去挑水时,我尝试着如何挑着水上台阶。想来想去,觉得让前面的那个水桶水多一点,后面的水桶少一些。也就是前面的水桶装大半桶,后面的水桶装半桶水。没想到,竟然试验成功了,没有把水桶摔在台阶上。如果把水桶摔在台阶上,那就会把水桶摔坏。因为,水桶是木板结构,不是铁皮水桶。而且,水桶底部是用三块木板拼成的,最怕磕碰。
试验成功之后,又挑了一次水。尽管一上午挑了三次水没把大水缸挑满,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喜悦。而且,正是由于我的成功试验,我把自己的挑水经验分享给了同龄的小伙伴。从那以后,我们几个街坊邻居的小伙伴就能一起去挑水,每个人都是一个水桶里的水大半桶,一个水桶里是半桶水。
时间稍长一些之后,我们每个小伙伴就能挑着满满的两桶水,从西漏底水井北边的台阶上挑着水轻松上去。父亲告诉我,劳动出智慧。只要勤于实践,就能学会很多东西。而且,父亲还夸奖我,在劳动中多动脑子,注意安全是对的。不管干啥事,都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忽视安全。
学会挑水以后,我就自觉地给家里挑水。如果水桶底部漏水,我就找两个木匠爷爷给我一些能堵住漏水的锯绒,我回去把锯绒用摊小米煎饼的刀捣进缝隙里,桶底就不漏水了;如果水桶过于干燥,从木板缝里漏水,我就把水桶泡到井里多泡一会,只要水桶的木板在水里得到膨胀,水桶就不漏水了。我所说的木匠爷爷,是指远门本家玉柱爷和谷林爷。他们给我的锯绒是用楸木顺着锯才能锯出来的,横着锯楸木是不行的。而且,楸木板做出的饮用木水桶没有异味, 挑起水来轻巧,没有柏木板做的水桶沉重。不管用柳木,还是其它木板做水桶,都必须用楸木锯出来的锯绒把桶底周围的缝隙堵严。除楸木之外,还有桑木、水曲柳和黄斛木也可以顺着锯出锯绒,用于堵塞木水桶底部周围缝隙。
从那时起,只要不是天大旱缺水,我就把水挑到家里,让母亲冬天在家里洗衣服,不要把衣服拿到水井旁边洗衣服,那样会把母亲的手冻坏。尤其是下雪天,母亲不仅心疼我,而且怕我在路上滑倒摔伤。我告诉母亲,没事的,我可以慢些走,不会摔倒。
于是,街坊邻居夸我母亲有一个懂事的儿子。每次听到四邻的夸赞,母亲自然也很高兴。而且,也让我拥有了强烈的荣誉感,以后不管做什么事,不能给父母丢脸。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