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多,黄龙溪古镇的龙尾处,有一家名为“鱼家人茶铺”的小店,正散发着独属于它的慵懒气息。茶铺里摆放着几张略显陈旧却十分质朴的木桌,桌上的茶碗错落有致,有的正冒着袅袅热气,有的已经被茶客们喝去了大半。
刘珊瑜和朋友周有根坐在茶铺的角落,悠闲地喝着茶,谈天说地。周有根手里把玩着他那串从不离身的核桃,时不时轻轻转动,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刘珊瑜则是一手撑着头,眼神随意地在茶铺里四处游走。
懒懒的阳光透过大镜子斜照进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他们的茶碗上。原本普通的茶碗,瞬间像是被赋予了魔力,披上了一层金碧辉煌的外衣,迎着金光,仿佛真成了价值连城的古董。刘珊瑜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道光,指尖在光影中跳动,脸上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你看这光,照得这茶碗都不一样了,感觉喝的不是茶,而是岁月的沉淀。”刘珊瑜感慨道。
周有根笑了笑,端起茶碗轻抿一口,“是啊,在这古镇,时间都慢了下来,什么烦恼都能被这一杯茶给驱散。”
就在这时,刘珊瑜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电动自行车一闪而过。他定睛一看,随即兴奋地站起身,大声喊道:“喂!李总,你忙啊!”
骑车的正是黄龙溪古镇得舍酒店董事长李勇。他身形稍顿,转过头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回了一声:“忙!”声音还在空气中回荡,人却已经骑着车消失在了小巷的转角处。
刘珊瑜重新坐下,脸上满是钦佩之色,“你看!这就是咱们古镇的亿万富翁,李勇!好低调,成天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古镇的酒店之间来回穿梭!”
旁边一位正在喝茶的茶客,闻言也凑了过来,跟着附和道:“是啊,这哪里像一个大老板呢?没有一点架子,平时见着就和咱们普通老百姓一样,在这古镇里进进出出。”
周有根好奇地向刘珊瑜打听:“这个李勇,到底是怎么发家的呀?看着实在不像个亿万富翁。”
刘珊瑜来了兴致,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来:“这李勇啊,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了黄龙溪古镇。那时候他一穷二白,就靠着自己的一股子干劲和头脑,从最开始在古镇摆小摊做起。他卖的那些小玩意儿,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很有特色,特别受游客欢迎。后来慢慢地攒了些钱,就开了一家小客栈。”
“那他怎么把客栈做成大酒店的呢?”茶客追问道。
“他这人有个特点,特别注重细节和服务。每一个住过他客栈的客人,都对他的服务赞不绝口。口碑好了,生意自然就越来越红火。他就不断地扩大规模,再加上他眼光独到,对古镇的旅游发展趋势把握得很准,一步步就把客栈发展成了现在的得舍酒店。而且啊,他还带动了古镇里不少人就业,大家都很敬重他。”刘珊瑜说得绘声绘色,仿佛这些事情他都亲身经历过一般。
周有根听着,不禁感叹:“真是了不起啊,从一个小摊主变成亿万富翁,这其中得付出多少努力啊。”
“可不是嘛!”刘珊瑜接着说,“别看他现在这么有钱,可一点都没忘本。古镇里要是有什么公益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参加。前几年古镇遭遇洪水,他不仅捐了很多钱,还亲自带着员工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
这时,又有几个茶客围了过来,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李勇的故事。有的说他曾经资助过贫困学生上学,有的说他为了保护古镇的古建筑,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
在这个小小的茶铺里,李勇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他不再只是那个骑着电动自行车匆匆而过的低调老板,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心怀大爱的企业家。阳光依旧洒在茶碗上,也洒在这些茶客们热情洋溢的脸上。在黄龙溪古镇的这片土地上,李勇的故事就像一杯醇厚的香茗,被人们细细品味,代代相传。而这家“鱼家人茶铺”,也因为这场关于李勇的对话,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了古镇里一个承载着故事与情感的独特角落 。随着天色渐晚,茶客们陆续散去,但李勇的故事还在古镇的空气中弥漫,激励着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奋斗的人,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有努力,平凡的人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蒋青)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