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的官窑、民窑陶瓷生产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至精至美,将中国陶瓷业推向了巅峰。日前,一场名为“盛世之器”的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展在福建漳州市博物馆展出,共展出青花、古彩和粉彩等108件瓷器珍品。
景德镇的官窑、民窑陶瓷工艺精湛,品种丰富,其中的官窑制品至精至美,被世人称为“稀世珍宝”,康熙时期斗彩鱼藻纹盘就是代表作。
漳州市博物馆讲解员 曾萍:“斗彩”指的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一种陶瓷装饰手法。这件瓷盘上一共绘制有12条形态各异的河鱼,河鱼纹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当中已经有几千年了,既象征着夫妻恩爱、幸福美满,也寓意着财富“年年有鱼”。
如果说康熙官瓷浑厚古朴的话,那么雍正官瓷就显得清丽俊雅。雍正时期的粉彩牡丹纹碗外壁用粉彩绘制了牡丹图,整体颜色鲜艳,画面雅致。
而到了乾隆年间,官窑瓷器的艺术风格瑰丽繁复,这支青花缠枝莲纹赏瓶,近似于玉壶春瓶的外形,全瓶以灰蓝色青花施釉,上部绘串枝番莲纹,下部绘如意云头纹;瓶体装饰了缠枝番莲纹,还有盛开的硕大番莲花朵,纹饰繁密,造型独特。
除了官瓷外,展览当中的民窑珍品也是巧夺天工。造型独特的粉彩花蝶纹盘,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民窑器皿。整个盘子非常薄巧,盘心用粉彩绘画出一幅清丽的花蝶图,花瓣浓淡有致,枝头嫩芽透出无限生机。
而这款蓝彩花卉纹四方盖盒分为上下两层,盖身以蓝料绘制一圈回字纹,盖顶绘花卉纹,显得古朴雅致。
漳州市博物馆馆长 李海梅:这件瓷器的用途经过我们专家考证,应该是装印泥用的,因为盒盖的四角都有残留的一些矾红原料的遗迹,这个也是比较少见的。
“外销瓷”重现千帆竞发的“海上瓷路”
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的民窑制瓷技术和艺术风格日趋御窑化,烧成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瓷器外销的主力军。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那个时期远销世界各地的“外销瓷”。
这款外销瓷是康熙年间的五彩人物故事纹盘,整体五彩装饰。它的外销市场以东南亚地区为主。
乾隆时期的广彩人物故事纹盘,盘内外壁用金彩描绘出过墙松鼠攀枝纹,盘心用粉彩描绘了戏曲人物。这款瓷器运用了“广彩”手法,“广彩”是指在广州画的粉彩,为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那个时期,西方商人培养一批西洋画风的瓷画艺人,当时购入景德镇白胎瓷器在广州绘画,然后再出口。
“出水外销瓷”尽显中西文化交融
关于清朝的外销瓷,再到江苏镇江博物馆去看看,那里正在进行一个瓷器展,有54件瓷器来自300多年前沉没的商船“碗礁一号”。
“碗礁一号”是清康熙年间的船只,沉船出水的福建省平潭县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专家推测,“碗礁一号”是一条中型海船,很可能是碰撞到暗礁,侧翻以后沉没的。
“碗礁一号”共发掘出17000余件沉船出水瓷器,常年高盐度海水的侵蚀,让部分五彩瓷日渐斑驳;而采用釉下彩工艺的青花瓷,则依然光洁如新。
展柜里,一个绘满雏菊的盘子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与传统中国审美讲究“留白”不同,这只青花雏菊纹菱口盘上绘满了纹样,整个盘子像一朵盛开的花,每片花瓣里又绘制了雏菊花。
镇江博物馆副研究员保管部主任 蓝旻虹:很显然这是专门为了外销而定制的陶瓷产品,这类瓷器的装饰特点是,它的纹饰装饰非常饱满,占据了整个画面。它通过这种整体布局,形成视觉上的一种冲击,这个也是当时非常符合西方人的一种审美。
这类瓷器,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克拉克瓷”,以运输瓷器的商船“克拉克”命名。此外,将单色釉与青花相结合,也是外销瓷独有的创意。
展品中有一个青花黄釉葫芦瓶,三层圆滚滚的肚子,在底层就用了黄釉渲染。专家推测,这样小巧的葫芦瓶一般被用来盛放香水,这类瓷器被称为“巴达维亚瓷”,在当时的欧洲十分受欢迎。
镇江博物馆副研究员保管部主任 蓝旻虹:当时的欧洲商人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会提供样稿或者是模型,来指定生产他们所需要的瓷器类型。
古瓷鉴定专家鄢宏如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