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年度“十大精品案件”中,一起教育系统的窝串案,发人深思。广东英德市原教育局局长赖来新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受贿人民币66.5万元。赖落网后,近百位涉案校长迫于压力纷纷投案自首。
一个蛀虫被抓,扯出来一窝。虽然这是腐败案件中的常态,然而,这样的常态竟也发生在教育系统,并且愈演愈烈,令人瞠目结舌。
近年来,教育腐败这一恶现象,被频频曝光。腐败的魔爪竟已伸向了文明传承的净土,贪污、受贿、索贿、回扣、乱收费、高考黑幕……教育界和办学过程中种种不健康的、异化或变质的现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不禁让人们惊呼:校园还是净土么?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释了教育的内涵:“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教者,须身体力行,要先修身,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去影响人。
然而,我们看教育腐败中“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如何身体力行的——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校服供应商、建筑商的贿赂。并且连带百名校长,皆有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教者”,如何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闻听一校之长的“幕后形象”时,在拍手称快,还是见怪不怪。
教育和学校作为社会的文化系统,本是文明传承、人伦教化和道德养成的“圣殿”,是社会道德的源泉。为人师表的教师、充当社会良心的学者被视为社会道德的楷模,教师、学校的道德状况往往被视为社会文明的标尺和“底线”。然而,昔日的清水衙门,如今要成为腐败广场。连学校和教师都唯利是图,甚至违法乱纪,源头活水遭到污染,社会道德的未来状况便可想而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博学多识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可想而知,教育腐败的恶果,便是严重地损害教育的这些价值。不仅败坏了教育的声誉,降低教育的公信力,而且导致学风颓靡,从而降低教育质量,后果便是全社会都将为之付出沉重代价。
2010年,可谓中国教育改革的元年。振兴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改革是重头戏。但是,有关部门切不能忽视教育腐败的危害,应在改革的同时,从体制上、源头上遏止教育腐败,切不能让腐败广场继续扩大。否则,多好的改革方案、多么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恐怕也难以有效地施行,难以经得起腐败蛀虫的吞噬。有关部门应不惜一切代价,滤清教育清泉里的渣滓,还校园一方净土,真正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