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灏:高考热岂能掩盖 大学扩张烂帐
2010-6-7 9:32:10 [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文/黄晨灏
高考是一个什么东西?在百里挑选的精英教育年代,高考能改变中标者一生命运。而现在的高考,就是教育部门耗尽天下公共资源的一场滑稽游戏。考的好、考不好,它跟大学生毕业、就业没有任何关系。大学产品出了问题,任何形式主义的考试,又有多大意义?
有消息说,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各大高校也早已展开生源“争夺战”。倍受关注的“自主招生”因被指将压缩规模,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2010年高考的各项改革将继续深入,自主招生的规模不压缩。而今将有8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其中75所是部属高校,5所是地方高校。
大学生生源日益减少,全国名牌大学提前抢摊生源市场不足为奇。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新政在去年末集中迸发,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推出五校合作自主招生,到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再到武汉大学与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将选拔目标下移到高二甚至高一学生,以改变“一考定终身”、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为初衷的自主招生,正在实现选拔手段、考察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十多年来,各地学校盲目扩建、新建,债台高筑,不能自拔,这已经是事实。很多地方性大学,维持生存都成问题,“自主招生”、“大肆招生”变成了唯一获取利益的法宝。各地参与忽悠高考,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谈几点,教育精英们是如何误导社会的:有评论认为,从过往被自主招生录取的案例来看,很多考生是因为“特殊才能”被录取的。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许多家长把他们送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些开支对于一些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来说,是负担不起的。甚至还出现考生请假收集证书的现象,这与实施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背道而驰。
其次,自主招生“歧视”农村考生,也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今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新政“校长推荐制”学校名单,没有一间在农村地区。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劣势的一方,政策的不公平只会加大教育的城乡差距。
今年的高考忽悠,值得注意。我们知道,各地方大学扩建后造成的烂帐不少。招收大学生即可弥补一下亏空,又可以掩盖“地方政府买卖土地中获利”的事实,顺水推舟的把大学盲目扩建的责任掩盖起来。
我很震惊!用“高考”这种毫无底气的习惯去鼓动社会,煽动公众善良的感情。他们难道想,逃脱地方性大学即将要破产的命运吗?
来 源:中国江西网
编 辑:贾 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