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抽丝剥茧 看成都前世今生 中国西部有一座被山水环抱平原“成都”,他物产丰富,四季交替温柔, 是一个沐浴喜马拉雅雪山、雪水的千年古城。杜甫草堂、琴台路、青羊宫、都江堰、青城山等古刹,佐证着成都前世今生。
古代,文化教育、科技医疗不发达,祖先们选择依山靠水居住,抗拒自然对人类打击,用牺牲精神诠释美好未来。正如,我对中医药疗效看法一样,他是用中国人生命换来的信仰与辉煌。考古证据表明,四千年前,蜀人部落从四川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说明,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回望远古,一部分人为生存披荆棘远离他乡去越南;诸葛亮后人为躲避战乱帅族群去韩国,去琉球;近代,又遭遇石达开屠城。我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人祸多于自然灾害地方,比比皆是。成都真正走进公众视野的人类大迁徙,即清朝“湖广填”四川和解放后,中国发达地区重点工厂、科研院(所)迁往四川“三线建设”大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成都目前拥有常住人口1417万(2013年)。
众多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不掉)的城市!包容、和谐、共生是千年成都的一大人文景观和人类长期对外开放的发展奇迹!
我们知道,历史对人物事件记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才能入围。抛开成都武侯祠“疏堵”治国理念,呼吁人们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警世格言,我喜欢中国当代明史专家(四川新都)张祖涌、张德全对明朝首辅杨廷和的研究成果:杨廷和(1459~1529),四川新都人,明代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明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二年入内阁七年任首辅。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与明世宗嘉靖皇帝意不合,致仕罢归故里新都,卒于乡。杨廷和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你衰老时会发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悔之晚矣。
借古喻今,研究成都,研究成都名人轶事,他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繁荣。更像我这样长期呆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微博发布文章的人,最基本“做派”。爱国爱家、爱四川,公正、公平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是我们网络时评人的历史责任。
人类历史轮回有一个共同点,不断重复过去发生的故事。我相信,中国当代明史专家(四川新都)张祖涌、张德全创作,即将面世“明朝首辅杨廷和评传”能带动成都“六个新都”文化产业品牌创新之路。为社会,为后人留下更多正能量“文化遗产”。成都新都政府、新都文人思考后必将迅速崛起!期待着,成都有更多更好的传世景观供后人瞻仰乘凉。(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